SHOZO SHIMAMOTO (1928-2013)
嶋本昭三 (1928-2013)

無題 SHIM-46

細節
嶋本昭三
嶋本昭三 (1928-2013)
無題 SHIM-46
瓷漆 畫布
90 x 90 cm. (35 3/8 x 35 3/8 in.)
2010年作
款識:S.Sh (畫背)
來源
台灣 台北 白石畫廊
亞洲 私人收藏 (現藏者購自上述畫廊)

榮譽呈獻

Sylvia Cheung
Sylvia Cheung

拍品專文

具體美術協會于1954由吉原治良於日本兵庫縣成立,是戰後日本一群青年藝術家為追求現代藝術風氣,接軌歐美同時期藝術而創立的前衛藝術團體。著名成員包括白髮一雄、田中敦子、鷲見康夫、元永定正等。早期的具體派藝術決心脫離架上藝術的傳統表達,挑戰藝術的分類、形式、材料、技巧以及邊界;舊報紙、金屬片、布料、木材、膠袋、燈泡、水、泥、沙、玻璃,種種日常之物,都可以成為具體藝術家的創作媒材,從日常生活出發,不受任何題材限制。他們希望打破不同藝術形式之間的界限,推動類別藝術的結合,比如將表演、舞臺等其它藝術形式融入繪畫、雕塑的製作過程之中;最終呈現的作品實為藝術家創作過程的一種記錄。正因如此,不規則、不矯飾、原始質樸成為了具體派繪畫獨特的美學。

1924年出生於尼崎市的白髮一雄是具體藝術協會最重要的成員之一。他突破用手作畫的常規認知,以雙腳為筆:在腳上塗滿顏料, 雙手抓住懸吊的繩子,身體懸掛空中,雙腳在畫布上迥旋拖拽,奮力抹開油彩。借助這一頗具表演性質的創作模式,白髮一雄探索了身體與媒材、自主與控制之間的關係,畫面中不同力道、不同動作所造成的顏色組合相互拉扯,仿佛重現了藝術家創作時身體與媒材的角力。是次日拍中的兩件《無題》(拍品編號376、377) 皆創作於1965年,是為藝術家個人藝術發展至最純熟時的巔峰作品。面對兩種不同的色彩組合,藝術家賦予畫面全然不同的視覺感受,可見藝術家面對不同尺寸的畫布、不同顏料組合作出的不同應變,原始而多層次的力量躍然畫布之上。

具體派的另一名創始成員嶋本昭三,以其獨創的「撞擊玻璃瓶」以及「渦流」手法而聞名於世。他的藝術理念與媒材本身的特性息息相關,他尤其關注顏料,認為「首要的是把顏色從畫筆中釋放…離開了畫筆,顏色便得到了自由的生命」。《無題 SHIM-46》(拍品編號380)是一件典型渦流作品,藝術家借助一個類似漏斗的輔助器,加入不同顏料後,直接將它們傾注到畫布上,任其流動,形成年輪般的紋理,將顏料的生命力發揮得淋漓盡致。而《Punta Campanella 27 (Canvas 20)》(拍品編號381) 與《Magi 916》(拍品編號382) 為兩件精彩的「撞擊玻璃瓶」大制,嶋本將裝滿顏料的玻璃瓶用力摔在畫布上,瓶子破裂的過程及色彩流向全被畫布記錄,完美將人體能量與藝術創作兩相融合。

1962年起,具體藝術運動進入了第二階段。這一階段的藝術家們更加著重材質在作品中的質感,同時也因應日本科技與人口的高速發展,社會呈現出非人格化的趨勢,具體派藝術家在創作上加入了更多對藝術、人類與環境之間關係的討論。松谷武判、名坂有子、前川強便是該時期具體藝術的代表。同一時期,還有多位抽象藝術家作為其它藝術組織成員活躍於日本藝術界,如中西夏之、堂本尚郎、今井俊滿等。他們對傳統藝術的大膽突破,對日本乃至世界現當代藝術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更多來自 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 下午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