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秋雨夜眠》
涼冷三秋夜,安閒一老翁。 臥遲燈滅後,睡美雨聲中。
灰宿溫瓶火,香添暖被籠。 曉晴寒未起,霜葉滿階紅。
- 白居易
張恩利受身邊的居住環境所啟發,以樹木作為創作主題。樹木本是平淡尋常之物。然而作品中的樹木,引發觀者強烈共鳴,但同時又帶有神秘的陌生感。藝術家透過既簡約又抒情的表達手法,以鉛筆網格將原本小型的畫作放大至大型畫布之上。張恩利刻意保留格子線的痕跡。這些依稀可見的筆跡令畫面帶有秩序感。在視覺上,格子線將畫中主體從背景漸漸抽離,致使整個畫面沉浸在寧靜憂鬱的氛圍之中。嶙峋的樹枝全然扺住了陰霾,呈現一種令人振奮的秋意,同時亦宣告寒冬將至。深沉粗糙的樹木和色彩蜿蜒的藤枝,更使畫面充滿了抽象美感。張恩利在作品中探索著物件和環境的內在之美,挑戰具象與抽象之間的界限。透過極具感染力的直線與弧線,張恩利將平淡無奇昇華至無比非凡。
涼冷三秋夜,安閒一老翁。 臥遲燈滅後,睡美雨聲中。
灰宿溫瓶火,香添暖被籠。 曉晴寒未起,霜葉滿階紅。
- 白居易
張恩利受身邊的居住環境所啟發,以樹木作為創作主題。樹木本是平淡尋常之物。然而作品中的樹木,引發觀者強烈共鳴,但同時又帶有神秘的陌生感。藝術家透過既簡約又抒情的表達手法,以鉛筆網格將原本小型的畫作放大至大型畫布之上。張恩利刻意保留格子線的痕跡。這些依稀可見的筆跡令畫面帶有秩序感。在視覺上,格子線將畫中主體從背景漸漸抽離,致使整個畫面沉浸在寧靜憂鬱的氛圍之中。嶙峋的樹枝全然扺住了陰霾,呈現一種令人振奮的秋意,同時亦宣告寒冬將至。深沉粗糙的樹木和色彩蜿蜒的藤枝,更使畫面充滿了抽象美感。張恩利在作品中探索著物件和環境的內在之美,挑戰具象與抽象之間的界限。透過極具感染力的直線與弧線,張恩利將平淡無奇昇華至無比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