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 GUANZHONG (1919-2010)
亞洲重要私人收藏
吳冠中 (1919-2010)

江岸

細節
吳冠中
吳冠中 (1919-2010)
江岸
水粉 紙本
39 x 54 cm. (15 3/8 x 21 1/4 in.)
1980年作
款識:荼 80年 (右下)
來源
佳士得 香港 2000年10月30日 編號39
佳士得 香港 2002年10月27日 編號309
保利北京 2011年12月3日 編號370
現藏者購自上述拍賣
出版
1990年《吳冠中:水彩、粉彩畫集》新加坡新華美術中心 新加坡 (圖版,第46圖)
1994年《吳冠中個性之旅》Notices The Gallery新加坡 (圖版,第48圖,無頁碼)
2007年《吳冠中全集第三卷》湖南美術出版社 長沙中國 (圖版,第181頁)
2010年《緬懷吳冠中先生經典作品收藏大展-來自全球華人珍藏》展覽圖錄 藝.凱旋藝術空間 北京 中國 (圖版,第32頁)
展覽
2010年8月 「風箏不斷線:緬懷吳冠中先生作品收藏大展」保利藝術博物館 北京 中國

榮譽呈獻

Shanshan Wei
Shanshan Wei

拍品專文

1936 年吳冠中在17 歲之時,因為認識朱德群而開始接觸藝術,進而轉入國立 杭州藝術專科學校而跟著林風眠、吳大羽等學習到西方注重形式的繪畫表現方 式,因而熱愛印象派與現代藝術,崇拜塞尚、梵谷等;同時也師從潘天壽學習 國畫,受到石濤、八大山人及虛谷的繪畫啟發。

吳冠中曾說:「我早期(指學生時代)主攻油畫,兼攻傳統國畫,在這東西方 二大畫種間水彩起了溝通作用,曾是我藝術生涯中的鵲橋。油彩之彩,水墨之 水,邂逅於小小水彩畫中,朝暮相處,情意纏綿...... 油畫、水彩、水墨,三 家門下輪來。油畫中的中國情調,水墨中的西方風貌,近朱赤,近墨黑,相互 影響往往並不自覺。」
吳冠中的藝術主要由水彩(包括水粉)、油彩和墨彩三部 分組成,三部份的 先後承接和交互穿插體現出藝術家創作歷程中的演變過程和不同階段。50 年 代吳冠中的藝術成就主要以水彩畫為主,當時並兼作油畫,爾後開始以水彩為 媒介,側重油畫創作,70 年代並由油畫為主導過渡到水墨創作,及至後期主 要作品全然以彩墨形式創作大放異彩。職是之故,水彩創作在吳冠中的創作過 程中佔有很重要的位置,水彩中之水與彩讓他得以熟悉運用中西創作的主要媒 介,而水彩作品亦在他的創作作品討論中不可或缺。

我坐在船尾,
船尾上,祗我一人。
波濤連著波濤,
一群群退向遙遠。
那遙遠,祗是茫茫,
沒有我的希望。
猛記起、我正被帶著前進!
落日追著船尾,
在海洋上劃出一道斜暉,
那是來路的標誌
--- 吳冠中

1976 年文革結束,吳冠中終於可以全心全意投入藝術創作,他這份對未來的 期盼之情在《海濱》這幅作品上可謂表露無遺。這幅充滿生機和希望的作品預 示著吳冠中的藝術新生:代表生命力充沛的野草、寓意自由的海鷗、像徵重新 出發的船艇,這些意像寄寓了他對生活及藝術創作的翹首以盼。

《海濱》以三層結構作鋪排,前景被一大片白茫茫的野草佔據了三分二的畫 面,令觀者的目光集中在一堆堆被凛冽的海風吹得左右搖晃的野草上。畫面中 間呈「S」形的一條小徑則牽領觀者的視覺前往無邊際的海岸線,而在海上航 行的兩隻船艇、海面的浪花與天上的海鷗則用數筆線條帶過,至於右邊的一座 山和幾株被風吹得東歪西倒的樹則被簡化成色塊,誠如吳冠中所言,「加法較 簡單,藝術處理往往建立在加法後的減法中,即所謂概括與洗練吧」。《海濱》 充分體現吳冠中攝取中國式風景和物像的精髓,在寫實和抽象之間取得平衡的 繪畫理念。

1970 年代的吳冠中正值壯年,對創作懷著無比的熱情,但因為政治原因而限 制了他作畫的機會。根據《吳冠中全集》編載,吳冠中在70 年代一共創作了 油畫約200 幅,而水粉、水彩畫僅約30 多幅。1990 年5 月,新華美術中心 慶祝成立十週年,吳冠中偕夫人赴新加坡參加「吳冠中水彩粉彩畫展」開幕式, 演講台後面即為《海濱》,可見藝術家對此作極為重視。

此外,吳冠中創作於1980 年的《江岸》(拍品編號5)則精準地呈現了他於 同年發表關於美學概念的文章《關於抽象美》------ 抽象美是形式美的核心。 《江岸》所表達的「繪畫的意境」是情境、物象,而又蘊含一種詩情畫意,能 讓一般人有所感動。畫面中不見精雕細琢的風景陳述,而是以吳冠中最代表性 的「形式」表現力,也就是利用點、線、面、色彩等獨立美感的呈現,塑造了 前景清澈平靜的江水、中處數間黑瓦白墻的屋舍以及後方秋意正濃的座座群 山。而畫面上數點的橘色、金黃和深綠色,看似漫不經心,其位置卻錯落有致, 在灰色調的分布中顯得更為奪目;簡練的線條則表現草木枝欉的形態,節奏尤 為明快生動,也是吳冠中具代表性的表達方式。
《江岸》在描繪自然景觀的同時,既寫出了中國傳統山水的現代風貌和詩性情 韻,而又巧妙發揮水粉色彩的豐富細膩、質感及立體感,使筆下風景顯得生動 雅致。原來具象的風景又統合了點、線、面等結構及表現元素,被賦予一種抽 象的美感和哲學精神。於是,《江岸》這幅風景畫既非刻板的寫實再現,也不 囿於絕對的形式主義,而是從容遊轉於兩個層面,尋求造形意境與形式的各自 深化,結合成獨具吳冠中個人風格的藝術表現。

《海濱》和《江岸》之形式美感始終沒有偏離風景情韻和視覺形象,兩者更是 相互配合、相互提振,展現了深具時代感的中國風格,得到了「專家鼓掌、群 眾點頭」。吳冠中的風景作品超越了有限的時空,並昇華至一種精神性的體驗。

更多來自 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 晚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