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ZUO SHIRAGA (1924-2008)
日本重要私人收藏
白髮一雄

不動護摩供

細節
白髮一雄
白髮一雄
不動護摩供
油彩 畫布
97.2 x 130.4 cm. (38 1/4 x 51 3/8 in.)
1974年作
款識:白髮 (右下);不動護摩供 含日文款識
白髮一雄 昭和四十九年六月作之(畫背)
來源
現藏家於1992年直接得自藝術家

榮譽呈獻

Shanshan Wei
Shanshan Wei

拍品專文

「當行動成為一種表現意識時,一切即變得可能。 表現藉由思考來傳達,無論這種表現是無形式的,或是透過你的身體動作賦予形式,皆為如此。 那些具有強大個體力量並且積極進取的人們,能夠掌握自身性格,並構成一個自我肯定的整體。若是沒有先建立起精神上的個體性,我們就無法建立任何有價值的整體文化。 ……人類的情感具有重要性及意義,而個體性之建立更是至關重要。人類精神似乎正走入一個既非理性又不是非理性的地帶。一個空曠而無限之世界。一個零度空間,沒有任何有機或無機物質。既溫暖又舒適,是絕佳的遊樂場。」
-白髮一雄〈個體之確立〉(1955)

少有藝術家像白髮一雄如此徹底地將身體融於藝術實踐之中;身為日本戰後前衛藝術運動具體派最有影響力的成員,他不僅在早期行為藝術作品中將身體作為創作工具,在繪畫中亦捨棄畫筆,直接使用雙手或手指作畫或用繩子將身體懸吊於天花板上以腳作畫。這種創作方式對身體而言是嚴苛的挑戰,需要極度集中心神並十分消耗體力。他於1955 年所表演的重要作品《挑戰泥漿》中以半赤裸的身體撲向含有碎石塊、灰泥和水泥的泥漿之中,並與之掙扎搏鬥,彷彿一場激烈作戰,直到身體佈滿被割傷的痕跡並筋疲力竭為止。在另一件行動作品《請進》中,他站立於塗有紅漆的11 支木柱所組成的狹窄錐形結構中,同樣上身赤裸並手持大斧揮向木頭,在木頭的內部表面上砍鑿痕跡,以身體能量與近乎暴力的形式轉譯「繪畫」。藉由他的動作所砍下的木屑紀錄了材料與精神之間的互動關係:對於白髮一雄而言,精神性與身體行動是相互連結的,既展示出勇氣與力量,同時也是個體得以進行英雄式反抗的方式。他於那年發表的《我見》一文中寫道:「我想要用宛如在戰場上奔馳的方式創作,直到耗盡氣力而倒下。」

白髮一雄的繪畫既是一種物質痕跡, 亦是理論的具體實踐, 蘊含著強烈的觸覺感知, 並展現出藝術家對於用身體表達精神上的個體性(psychic individualism) 與表現意識(expressive consciousness) 的渴望與追求。他的藝術創作和同時代西方行動繪畫代表人物傑克遜.波洛克(Jackson Pollock)和行為藝術家艾倫.卡普羅(Allan Kaprow)雖有所共鳴,但白髮同時研究與接受西方和日本兩種傳統,亦進一步地推翻與超越這兩者,以尋求一種真實源自於個體性、能擺脫過往傳統的嶄新創作形式。他並不停留於美學上的形式主義或純粹技法上的突破,而是選擇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身體置於藝術創作過程的中心,使肉身成為藝術將物質賦予生命的一種工具。他在《具體》藝術期刊中寫道, 「儘管我既非醫生也不是生理學家,但我長期以來一直著迷於藝術作為一種精神性表現是如何取決於身體。」這點也呼應著戰後日本對身體的擁抱與個人從集體主義的解放,反映了刻畫一個時代的前鋒精神。白髮一雄終其一生以修行般的專注姿態,持續探索物質性及身體與精神之間的關聯。1971 年他前往比叡山的延曆寺並成為一名天台宗和尚,法名為「素道」,此一宗派強調通過身體經驗達成開悟。他其後所創作之作品風格與早期相比,更具抒情性與靈性,且活力與能量絲毫不減。尤其是1971-1978 年以密宗佛教神祇為題之作品,巧妙地將信仰之心轉化為視覺意象。此幅創作於1974 年的《不動護摩供》意為「為不動明王進行護摩儀式及供養」,創作靈感來自於密教的火供儀式,在儀式中信徒會將供品投入燃燒的烈火中以奉養神明,以驅邪祈福,帶來保護,澄淨心靈。不動明王是大日如來的化身,以兇猛憤怒的臉孔斬除邪惡,火焰背光象徵燒掉煩惱的力量。畫面中濃郁的深紅、橙、黃、白的筆觸躍動交錯,若火光冉冉升起,從神秘的紺藍背景色中竄出;藝術家身體在畫布上舞動的痕跡帶領空間向四個維度開展,空間內部則富含了生命的激情與奧秘。

白髮一雄自身十分喜愛這件作品並一直將其留在身邊,直到1992 年才將之售予友人新裝修好的診所,為診所的未來以及所有來到診所的人們獻上祝福,特別是希望為來此生產的母親與嬰兒祈請保護安康,格外具有深意。據說作品原本繪製的尺寸更大,是白髮一雄擷取了他認為精彩的部分保留下來,並親自選擇了這個畫框,更能襯托作品在視覺上的立體感。姿態豐富的迂迴線條與交融油彩不僅顯現他在技法上的高度靈活,且更深一層地展現出如何將身體藝術實踐從物質跨越到精神性領域。《不動護摩供》以強烈用色與無人能出其右的創作力道,見證白髮一雄藝術軌跡上的另一高峰。

堅持以充沛而爆發性的創造能量持續探索身體與物質的白髮一雄,同時對日本歷史、中國神話及佛教等主題有著高度興趣。創作於1986 年的作品《蘭丸》,題目所指的似乎是日本戰國時代的知名武將森蘭丸,他忠心耿耿守護在織田信長與其共同作戰,有才幹且長相俊美,亦是織田信長的情人。據記載,在本能寺之變中是森蘭丸率先通報織田信長,最後兩人皆身葬於本能寺大火之中。

《蘭丸》畫面中央鮮亮溫暖的黃、濃烈的紅與褐、黑、灰綠之間的色彩對比暗示了兩股能量的碰撞交融,狂野迸發的筆觸線條與宛如花苞層層展開的柔美意象,在圓弧型的動態之中逐漸形成一體,傳達出強烈、原始而美好的生命動勢,起伏跌宕彷彿一場身體與精神匯集的舞蹈,極具感染力量。

更多來自 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 晚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