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U TEH-CHUN (ZHU DEQUN, 1920-2014)
亞洲重要私人收藏
朱德群 (1920-2014)

第70 號

細節
朱德群
朱德群 (1920-2014)
第70 號
油彩 畫布
130 x 65 cm. (51 1/8 x 25 5/8 in.)
1960年作
款識:朱德群 CHU TEH CHUN (左下);CHU TEH CHUN 朱德群 N˚ 70 1960 (畫背)
來源
比諾甚 法國 1998年10月7日 編號56
蘇富比 香港 2004年4月26日 編號525
現藏者購自上述拍賣
此作品已經日內瓦朱德群基金會鑑定
出版
2000年《朱德群》Pierre Cabanne 著 Editions Flammarion出版 巴黎 法國 (圖版,第13圖,第67頁)

榮譽呈獻

Shanshan Wei
Shanshan Wei

拍品專文

朱德群一生都在不竭追尋抽象風格,而他在1955 年到達法國後更就吸納了多種表達方式。他的畫作在西方抽象框架內演變而來,卻操持著東方人瀟灑自然的筆墨手法。他寫道:「我希望融合西方藝術色彩關係與中國書法抽象的線條運動來打造一種嶄新的抽象繪畫風格:一種能表達我們中國古典詩詞在文字中所無法言表的抽象風格。 」

面對朱德群的《第70 號》(拍品編號36),觀者一定注意到其與俄國畫家尼古拉.史塔耶爾於1947 年1 月所作的繪畫所產生的共鳴。1956 年,朱德群在巴黎現代藝術博物館參觀了尼古拉.史塔耶爾的回顧展。他在那裡看到了史塔耶爾作品中狂放不羈的風韻,為他自己的創作提供了非凡的視覺靈感與啓發。此後,朱德群腦海中便與史塔耶爾開始對話,開始創作他已沈思嚮往許久的非具象化題材。短短四年中,他的繪畫才能在這場抽象實驗中散揚地淋灕盡致,並在巴黎藝術界贏得了廣泛贊譽。1960 年,朱德群在亨利埃特.勒讓德雷畫廊舉辦個展,並應邀成為巴黎大學校里東方藝術的傑出代表。兩條粗斜線條與單色背景下的垂直構圖有力相交,兩者神似而形又不同,產生強烈的躁動感。史塔耶爾偏愛用調色刀施加濃密硬朗的粗線,而朱德群則回歸自然流動的筆法,精巧結合了中國書法,筆法從輕盈到厚重,從靈動到鬆弛。圍繞中心垂直軸所建的X 形構圖也衍生出無邊無盡的流動感:觀者總會從一個角落緩慢轉向另一個角,並最終回歸構圖的中心點,從始至終無限循環。最終畫面上展現出極富戲劇化的視覺效果,與他仰慕神往的倫勃朗作品無比契合。

僅僅一年之後,在《第92 號》(拍品編號37)一作中,朱德群的筆觸顯得更加胸有成竹。他用厚重的筆刷在畫布上橫挪自由滑動,密密匝匝而又富有節奏感。他用他1960 年代作品中所獨有的黑色線條和單色色塊,向觀者一展他藝術上的自信成熟。藍、棕、黑、赭石、沈灰,細入毫釐的千變萬化於強勁有力的深黑線條中掙出,讓人不禁聯想到倫勃朗的畫作中風雨如磐的怒海上人與自然的激烈鬥爭。層次鮮明的筆觸與震撼人心的色塊間,白色閃光在畫面中央迸發出耀眼的光芒。這是一場視覺的光影遊戲。正如朱德群自己總結的那般:「我所繪制的顏色和線條絕不是隨機放置,而是為了共同的藝術目的而和諧相合:激活光源並引發出圖像感與節奏感。

於中國傳統山水美學中,至簡而上的理解深扎於技法與哲學之中,僅運用墨與水即可衍化出千變萬化,馳騁於純色背紙之上。古代書畫著重講究筆法。歷經多年磨練,朱德群對水墨早已得心應手,將墨分六彩之「黑、白、乾、濕、濃、淡」皆使得游刃有餘,創造出無限藝術可能。朱德群對傳統書畫的深諳心得,賦予了他的抽象作品更流暢溫潤的質素,況在手法上與西方主流相左,卻又可傳遞東方厚重的文化內涵。他將隨性超脫的水墨丹青之風骨注入他的抽象表現中,創立了華美靈動卻極具力道的風格。

更多來自 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 晚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