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賈藹力1979 年出生於中國遼寧丹東,這個東北城市與北韓相隔着一條鴨綠江, 一種瞹眛的距離——這邊的人民從八十年代等待對岸朝鮮改革開放,興起這邊 的重工業;直到今天,丹東人民繼續等待對岸富起來,開放邊境,振興丹東的 進出口運輸。這種持之以恆地等待一個未知,彷彿定調了賈藹力作品中的世界 觀:世界處於鉅變邊緣,主角伺機而動,準備參與這場翻天覆地的變革。
《無題》驟眼看是熟悉的賈藹力畫風:個體漫漫踱步於荒誕國度,仔細一看當 中的敍述卻不尋常。藝術家早期罕有使用的明快色彩從右上方斜劈而下,大筆 油彩顏料攪動起一個多維度的空間。本拍品沿用《瘋景》系列經典水準直線形 式構圖,再加入透視效果和超現實主題、角度:畫面前方不再是大家熟悉賈藹 力的頹垣敗瓦,而是透視着地平線下巨型骷髏手臂和後方的一片渾沌,令人聯 想到達利有關時間、空間的處理。骷髏從後擁抱着紅火球人,兩者都隱藏在身 穿生化防護服的個體和浮城之後。防護服主角小心翼翼地捧着一個白色包裹, 躊躇着要否步往帶有蘇俄建築色彩的浮城,構成充滿預言符號的畫面。賈藹力 與部份西方來自前共產國家的藝術家一樣,如來自羅馬尼亞的艾德里.安格尼 (Adrian Ghenie)、前東德的尼奧.羅施 (Neo Rauch),他們都使用人們過 往熟悉的圖式,語境雖然不一樣,但都具有其獨特的切入點,呈現了新一代如 何了解世界、歷史的視角。
藝術家承認「好幾件作品裡這個頭上著火的人旁邊都有一個骷髏在擁抱他,在 [他]的想像裡,這才是一個比較完整的本體,對生命、青春來說,死亡的鏡 像也同時存在」。紅火球人這個意象早於2006 年開始醞釀,於2011 年成形, 《無題》中紅火球人尾隨着賈藹力作品反覆出現的骷髏頭。這幅作品的紅火球 與骷髏不合常理比例地巨大,頭部幾乎與整棟樓房一樣高,造成視覺上極大的 衝擊。骷髏頭的右手筆觸延續了《瘋景》系列簽名式的閃電筆鋒,剛勁線條帶 有藝術家強烈的個人風格。這些隱喻骷髏手臂的刷筆,耐人尋味地伸向浮城的 底部,不知道是伸手支撐它繼續浮動,還是別有用心打算把它拿下。比例誇張 的骷髏張手擁抱一座城市,甚有哥雅《巨人》(Francisco de Goya's The Colossus)的影子,龐大的超人類與卑微的平民對立,呈現各方掙扎求存的 韌力、在絕景奮力生活下去的期許。賈藹力曾解釋他作品中的錯覺:「很多繪 畫使人產生錯覺以後,會讓人不經意而安住在錯覺當中,我有時想讓錯覺變得 不那麼舒適,以此引發觀者的思考。由於不適應,他們會對此產生一些懷疑, 如果因此能夠細細去地試著體會創作者在真實創作中最微妙的感知和用意,那 麼當人們再去看待各種藝術流派或者藝術形式的作品時,就會出現新的視角和 認識」。
《無題》把各種矛盾圖樣並置畫中,畫面張力被推至一種史詩式高度。防護服 主角依舊沈寂踱步,似乎蓄勢待發準備要應對,又似是一副「以不變應萬變」 之態,讓觀畫的人代入其中,進入藝術家新生代對世界、對未來的想像。
《無題》驟眼看是熟悉的賈藹力畫風:個體漫漫踱步於荒誕國度,仔細一看當 中的敍述卻不尋常。藝術家早期罕有使用的明快色彩從右上方斜劈而下,大筆 油彩顏料攪動起一個多維度的空間。本拍品沿用《瘋景》系列經典水準直線形 式構圖,再加入透視效果和超現實主題、角度:畫面前方不再是大家熟悉賈藹 力的頹垣敗瓦,而是透視着地平線下巨型骷髏手臂和後方的一片渾沌,令人聯 想到達利有關時間、空間的處理。骷髏從後擁抱着紅火球人,兩者都隱藏在身 穿生化防護服的個體和浮城之後。防護服主角小心翼翼地捧着一個白色包裹, 躊躇着要否步往帶有蘇俄建築色彩的浮城,構成充滿預言符號的畫面。賈藹力 與部份西方來自前共產國家的藝術家一樣,如來自羅馬尼亞的艾德里.安格尼 (Adrian Ghenie)、前東德的尼奧.羅施 (Neo Rauch),他們都使用人們過 往熟悉的圖式,語境雖然不一樣,但都具有其獨特的切入點,呈現了新一代如 何了解世界、歷史的視角。
藝術家承認「好幾件作品裡這個頭上著火的人旁邊都有一個骷髏在擁抱他,在 [他]的想像裡,這才是一個比較完整的本體,對生命、青春來說,死亡的鏡 像也同時存在」。紅火球人這個意象早於2006 年開始醞釀,於2011 年成形, 《無題》中紅火球人尾隨着賈藹力作品反覆出現的骷髏頭。這幅作品的紅火球 與骷髏不合常理比例地巨大,頭部幾乎與整棟樓房一樣高,造成視覺上極大的 衝擊。骷髏頭的右手筆觸延續了《瘋景》系列簽名式的閃電筆鋒,剛勁線條帶 有藝術家強烈的個人風格。這些隱喻骷髏手臂的刷筆,耐人尋味地伸向浮城的 底部,不知道是伸手支撐它繼續浮動,還是別有用心打算把它拿下。比例誇張 的骷髏張手擁抱一座城市,甚有哥雅《巨人》(Francisco de Goya's The Colossus)的影子,龐大的超人類與卑微的平民對立,呈現各方掙扎求存的 韌力、在絕景奮力生活下去的期許。賈藹力曾解釋他作品中的錯覺:「很多繪 畫使人產生錯覺以後,會讓人不經意而安住在錯覺當中,我有時想讓錯覺變得 不那麼舒適,以此引發觀者的思考。由於不適應,他們會對此產生一些懷疑, 如果因此能夠細細去地試著體會創作者在真實創作中最微妙的感知和用意,那 麼當人們再去看待各種藝術流派或者藝術形式的作品時,就會出現新的視角和 認識」。
《無題》把各種矛盾圖樣並置畫中,畫面張力被推至一種史詩式高度。防護服 主角依舊沈寂踱步,似乎蓄勢待發準備要應對,又似是一副「以不變應萬變」 之態,讓觀畫的人代入其中,進入藝術家新生代對世界、對未來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