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黃馬鼎的《無題( 自由女神像)》是一幅令人難忘的肖像畫,取材自世界最著名的不朽紀念性建物之一。作為自由與獨立的象徵,黃馬鼎以一種完全不同以往、令人震驚的方式描繪了自由女神像。她低著頭,把頭靠在胳膊上,臉上充滿了懊惱。這與現實生活中自由女神像驕傲雄偉的姿態相去甚遠,而且在過去150 年來,這座雕像已經歡迎了好幾代的移民來到紐約市。自由女神像的重要象徵意義,似乎引起黃馬鼎的共鳴( 他出生於俄勒岡州的波特蘭,父母為中國移民),因為他至少用畫布畫了六幅以「自由女神」為主題的畫作,而這也是他藝術家生涯中的一貫主題之一。黃馬鼎生於1948年,其職業生涯的很多時間都是在紐約下東區生活與工作,而且用其作品探索了這個獨特社區的種族和社會多樣性。黃馬鼎是2015 年紐約布朗克斯藝術博物館所組織的一次廣受好評的大型展覽的主要核心( 該展覽之後移往俄亥俄州哥倫布的衛克斯那藝術中心展出)。他的畫作被許多公共收藏中心所收藏,其中包括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和惠特尼藝術博物館。
在《無題( 自由女神像)》中,黃馬鼎將注意力集中在自由女神的臉上。以習慣來說,這是這座雕像最常被忽略的部分( 我們的注意力通常集中在她的火炬、她的王冠、或是她拿的書上)。在這幅畫中,充斥著她深沉的狀態。黃馬鼎並沒有複製出原件氧化銅的淡綠色調,而是改用磚造自由女神像來做刻畫。在他的整個藝術生涯中,這種磚造材料讓藝術家深深著迷,並成為他許多畫作的核心主題之一。 對於黃馬鼎來說,磚塊是城市景觀的隱喻、是遏制及誘捕的象徵。這個涵義的根源,可以追溯到畫家初到紐約,住在一棟破舊旅館一段時間,並開始使用周圍建築物的裸露磚牆作為創作主題的時期。
自1886 年揭幕以來,自由女神像及其象徵性的聯想,就已長期為藝術家提供了豐富的靈感。馬塞爾·杜象(Marcel Duchamp) 曾經在法國超現實主義者所著的圖書封面上,用安德烈.布勒東(Andre Breton) 的臉代替自由女神的臉;在 1962 年,安迪.沃荷(Andy Warhol) 的《自由女神像》成為他《死亡與災難》系列中的第一批繪畫之一,而這一系列是在專門探討美國社會的陰暗面。他對這項主題的興趣,一直持續到其藝術生涯的盡頭,自由女神像的頭部與王冠以超大特寫描繪,並常被多彩的迷彩所遮掩。藝術家傅丹(Dan Vo) 在其《我們人民》(We the People)(2011-16) 系列作品中,大塊複製自由女神像的局部,使它們成為抽象雕塑,如今已在世界各地展出。傅丹說:「讓她旅行,讓她散佈四處。」「就讓它成為四處移動的流體,變成完全不一樣的東西」( 傅丹,C. Dover 引用「傅丹的『我們人民與自由女神的另一視角』」)
黃馬鼎的獨特視野與繪畫天賦,留下了一批豐富擷取其生活歷練的作品。就如他同時代的尚- 米歇爾.巴斯奇亞(Jean-Michel Basquiat)、凱斯.哈林(Keith Haring)、和安迪.沃荷一樣,黃馬鼎對自己的美國經驗也有獨特的見解,而且毫不避諱的透過藝術來探索這一觀點。黃馬鼎的畫作反映了他在1970 及1980 年代作為一位美籍華裔同性戀藝術家的獨特見地,以及對這位藝術家影響深遠、遍佈於他許多相當重要作品的下東區城市景觀建築。《無題( 自由女神像)》是該敘事的核心,代表了二十世紀藝術正史經常缺席的一道聲音。
在《無題( 自由女神像)》中,黃馬鼎將注意力集中在自由女神的臉上。以習慣來說,這是這座雕像最常被忽略的部分( 我們的注意力通常集中在她的火炬、她的王冠、或是她拿的書上)。在這幅畫中,充斥著她深沉的狀態。黃馬鼎並沒有複製出原件氧化銅的淡綠色調,而是改用磚造自由女神像來做刻畫。在他的整個藝術生涯中,這種磚造材料讓藝術家深深著迷,並成為他許多畫作的核心主題之一。 對於黃馬鼎來說,磚塊是城市景觀的隱喻、是遏制及誘捕的象徵。這個涵義的根源,可以追溯到畫家初到紐約,住在一棟破舊旅館一段時間,並開始使用周圍建築物的裸露磚牆作為創作主題的時期。
自1886 年揭幕以來,自由女神像及其象徵性的聯想,就已長期為藝術家提供了豐富的靈感。馬塞爾·杜象(Marcel Duchamp) 曾經在法國超現實主義者所著的圖書封面上,用安德烈.布勒東(Andre Breton) 的臉代替自由女神的臉;在 1962 年,安迪.沃荷(Andy Warhol) 的《自由女神像》成為他《死亡與災難》系列中的第一批繪畫之一,而這一系列是在專門探討美國社會的陰暗面。他對這項主題的興趣,一直持續到其藝術生涯的盡頭,自由女神像的頭部與王冠以超大特寫描繪,並常被多彩的迷彩所遮掩。藝術家傅丹(Dan Vo) 在其《我們人民》(We the People)(2011-16) 系列作品中,大塊複製自由女神像的局部,使它們成為抽象雕塑,如今已在世界各地展出。傅丹說:「讓她旅行,讓她散佈四處。」「就讓它成為四處移動的流體,變成完全不一樣的東西」( 傅丹,C. Dover 引用「傅丹的『我們人民與自由女神的另一視角』」)
黃馬鼎的獨特視野與繪畫天賦,留下了一批豐富擷取其生活歷練的作品。就如他同時代的尚- 米歇爾.巴斯奇亞(Jean-Michel Basquiat)、凱斯.哈林(Keith Haring)、和安迪.沃荷一樣,黃馬鼎對自己的美國經驗也有獨特的見解,而且毫不避諱的透過藝術來探索這一觀點。黃馬鼎的畫作反映了他在1970 及1980 年代作為一位美籍華裔同性戀藝術家的獨特見地,以及對這位藝術家影響深遠、遍佈於他許多相當重要作品的下東區城市景觀建築。《無題( 自由女神像)》是該敘事的核心,代表了二十世紀藝術正史經常缺席的一道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