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作於1964年的《有五凹槽的赭石》帶有一種令人陶醉的神秘質感,盡顯安東尼·塔皮埃斯匠心獨到的壁畫魔術。這種質地豐富的材料是用油和沙子的礦物質混合物而引制在畫布上的,彷彿是在石板般的二維平面上記錄著時間的故事:既是元素的的衰減,又或是人、身體與生命的旅程。石塊狀的赭石表面使人聯想起風化後的石膏或被陽光照耀的土壤。而它又被朦朧的淺色顏料籠罩著,散髮出舊粉刷或從地面揚起的灰塵的氣味。在畫作的下邊緣,五個烏黑的凹槽又以鋼琴般的韻律感為畫作增色不少。它們的具體功能或象徵卻又顯得模稜兩可,像是被燒焦的柵欄,或是鋸齒狀的人形輪廓,又或是原始象形文字中的隱秘暗示。塔皮埃斯並未在畫面上多做圖像上的闡述,而是用堅固的材質取代了圖像的表面:這便是一座牆,一個帶著切口、銘文與啓示錄等多重線索的地點。1992年,此作品曾參與深刻探討塔皮埃「物質繪畫」(matter painting)的重要展覽「Comunicació sobre el mur」,並於巴塞羅那安東尼·塔皮埃斯基金會(Fundació Antoni Tàpies)、西班牙瓦倫西亞現代藝術學院(Institut Valencià d’Art Modern)及倫敦Serpentine畫廊巡回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