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 FENGMIAN (1900-1991)
歐雲伉儷珍藏
林風眠 (1900-1991) 

仕女 

細節
林風眠 (1900-1991) 
仕女 
設色紙本 鏡框
26 7/8 x 26 ¼ in. (68.3 x 66.6 cm.)
款識:風眠。
鈐印:林風瞑印
來源
香港蘇富比,中國近現代畫,1987年5月21日,編號48。
歐雲伉儷珍藏,紐約,編號1626C。

榮譽呈獻

Olivia Hamilton
Olivia Hamilton

拍品專文


林風眠(1900-1991)出身於廣東梅縣一個平凡石匠農家,自小對繪畫產生了濃厚興趣並展現出過人的天賦。1919年赴法勤工儉學,系統學習歐洲繪畫,隨後前往德國遊學,林風眠深深被現代派與野獸派狂放的色彩張力折服,並接觸到以埃米爾·諾爾德(1867-1956) 、埃里希·黑克爾(1883-1970)等為代表的表現主義藝術。這深刻地影響了林風眠的藝術創作軌跡。歐洲的遊學經歷不僅奠定了林風眠的藝術視野,也使他為20世紀中國繪畫發展鋪設了藍圖。

林風眠不僅是位敏銳的藝術家,也是位頗具遠見的藝術教育家。1926年,林風眠受蔡元培(1868-1940)之邀,出任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校長,聘請齊白石(1864-1957)、法國畫家克羅多(1892-1982)來校任教,開拓學生藝術眼界。1928年,林風眠與蔡元培在杭州創辦了20世紀中國藝術家的搖籃——國立藝術學院(現為中國美術學院),培養了包括李可染(1907-1989)、吳冠中(1919-2010)、趙無極(1920-2013)在內的大批中國藝術史中的風雲人物。

此幅歐雲伉儷珍藏的《仕女》是這位二十世紀中國最傑出的畫家罕見的佳作之一。一位身著藍衣的仕女盤坐畫中,雙手捧白蓮,並有細長花瓶相伴,是林風眠最為喜愛也最為人知的主題之一。林風眠標誌性的正方形構圖,彰顯其對傳統中國畫手卷、立軸決定的水平或豎直的長方形構圖的挑戰。林風眠以蜿蜒的筆觸線條勾勒出女子薄紗般的外袍和柔美的輪廓,佔據了畫面的右斜角。而畫作左半高挑的花瓶無疑使整幅畫多了平衡的美感。

歐洲繪畫藝術對林風眠的影響在此幅畫作中輕易可見。仕女、靠墊、花瓶、透光窗簾的層疊為畫作搭建了不同的深度,而幾個世紀以來,將人物置於窗前或窗戶附近已經成為歐洲肖像畫中廣泛使用的技巧。靜物與人像刻意的不均比例又讓人想起保羅·塞尚(1839-1906)等法國印象派畫家的靜物描寫。儘管如此,林風眠對中國繪畫根基的堅持同樣顯而易見。他對女性的描繪又讓人看到六朝(220-589)繪畫中苗條優雅的仕女睹物沉思的影子。而枯筆點觸女子額前纖細的碎髮,則是使用了傳統筆墨的獨特技法。手部及臉部簡潔的線條描述又似敦煌佛窟壁畫中的飛天。

這幅《仕女》不僅展現了林風眠精湛的技巧及令人玩味的巧思,又放大了他貫穿中西繪畫技巧之長的藝術理想。它印證了林風眠富有創造性的美學視野,保存了他以其特有筆觸創造出的一位穿越時間和地域之永恆的仕女形像。

更多來自 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