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中國當代藝術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作為一支後起之秀的嶄新力量登上了國際舞台,象徵中國藝術家於當代藝術領域已發展出不可忽視的獨特詮釋。這些藝術家早期以一股獨立、自發而嚮往自由的前衛藝術潮流,區隔於宣傳性強的傳統美術體系。從「星星美展」發展到「85藝術新潮」與1993年的「後89中國現代藝術展」,一波波藝術運動所代表的是一個新時代的來臨,這些參與其中的藝術家以創新的當代概念、與現今生活息息相關的個人經驗,在反思過去、立足當下的氛圍中,為中國藝術史開啟了全新的一章。佳士得今次非常榮幸帶來包括張曉剛、曾梵志、方力鈞等中國當代藝術大師的早期標誌性作品,它們見證了中國90年代至2000年代期間,當代藝術與文化思潮巨大演變的關鍵時刻,深具意義。
張曉剛《重複的空間》系列共13幅作品,是次拍品《重複的空間1號》是該系列中唯一一副雙聯作,而當中只有三幅作品拼貼上真實和細小的紅線來連接畫中的人物,更顯珍貴。這也是藝術家後期在《血緣:大家庭》系列中以繪畫形式來描繪出紅線的前身。「紅線」是一個貫穿張曉剛一生的元素,也成為為人熟知的《血緣:大家庭》系列的重要元素,奠定了他在中國藝術史上的崇高地位。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國社會政治背景轉變,而此現實對於張曉剛的心理受到極大的創傷。1989年下半年以後張曉剛所面對現實的殘酷性、歷史的悲劇性,他感覺似乎逃避不了很多複雜問題,導致有很大反思,心態上也有很大改變。在《重複的空間1號》中,張曉剛把複雜的情緒構建在虛擬的空間裡。兩幅畫面的佈局有如祭壇上的祭祀儀式一樣,桌面的中央上分別有兩隻閉著和睜著雙眼的肖像,頭上有一副皺褶的紙張蓋在臉上。目光充滿著無限的深邃,看似空洞,也是一種渴望自由的嚮往,陰晦的畫面洋溢著一種悲哀氛圍, 著重意向性的歷史意義。
張曉剛《重複的空間》系列共13幅作品,是次拍品《重複的空間1號》是該系列中唯一一副雙聯作,而當中只有三幅作品拼貼上真實和細小的紅線來連接畫中的人物,更顯珍貴。這也是藝術家後期在《血緣:大家庭》系列中以繪畫形式來描繪出紅線的前身。「紅線」是一個貫穿張曉剛一生的元素,也成為為人熟知的《血緣:大家庭》系列的重要元素,奠定了他在中國藝術史上的崇高地位。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國社會政治背景轉變,而此現實對於張曉剛的心理受到極大的創傷。1989年下半年以後張曉剛所面對現實的殘酷性、歷史的悲劇性,他感覺似乎逃避不了很多複雜問題,導致有很大反思,心態上也有很大改變。在《重複的空間1號》中,張曉剛把複雜的情緒構建在虛擬的空間裡。兩幅畫面的佈局有如祭壇上的祭祀儀式一樣,桌面的中央上分別有兩隻閉著和睜著雙眼的肖像,頭上有一副皺褶的紙張蓋在臉上。目光充滿著無限的深邃,看似空洞,也是一種渴望自由的嚮往,陰晦的畫面洋溢著一種悲哀氛圍, 著重意向性的歷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