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U TEH-CHUN (ZHU DEQUN, 1920-2014)
CHU TEH-CHUN (ZHU DEQUN, 1920-2014)
1 更多
亞洲重要私人收藏
朱德群 (1920-2014)

白色森林之一

細節
朱德群
朱德群 (1920-2014)
白色森林之一
油彩 畫布
130 x 195.5 cm. (51 1/8 x 77 in.)
1987年作
款識:朱德群 CHU TEH-CHUN 87 (右下);La Forêt Blanche I 1987 CHU TEH-CHUN 朱德群 (畫背)
來源
巴黎 Briest Scp. 1994年11月23日 編號41
台北 羅芙奧 2006年12月3日 編號59
現藏者購自上述來源

此作品已經日內瓦朱德群基金會鑑定
如果作品尚未附保證書,買家可向基金會申請
出版
2005年《朱德群》中國 上海 上海書店出版社 (圖版,第154-155頁)
2006年《朱德群》Pierre-Jean Remy編輯 法國 巴黎 Editions de La Dierence (圖版,第157頁)
2007年《大象無形朱德群展》展覽圖錄 台灣 台北 上野之森美術館 馨昌股份有限公司 (圖版,第201頁)
2008年《朱德群88回顧展》 展覽圖錄 台灣 台北 國立歷史博物館 馨昌股份有限公司 (圖版,第139頁)
2011年《渾厚.燦爛.朱德群》台灣 台北 藝術家出版社 (圖版,第119頁)
展覽
2005年10月-11月「朱德群近作展」中國 上海 上海美術館
2007年6月-7月「大象無形— 朱德群作品展」東京 日本 上野之森美術館
2008年9月-11月「朱德群88回顧展」台灣 台北 國立歷史博物館

榮譽呈獻

Jacky Ho (何善衡)
Jacky Ho (何善衡)

拍品專文

「朱德群一幅代表性巨幅作品名《白色的森林》,並非森林雪原。畫面筆觸縱橫,塊、點隱現,嘈嘈雜雜,騰躍於太空,更多細線錯落如網,均織入銀灰色的世界中。畫家任性揮灑,繪出了繁雜多樣、虛實夢幻、喜怒奔放......,這一切均係人生經歷中所積澱的哀怨與幸運,一朝衝破內心深處的幕紗,展示出作者漫長藝術生涯的軌跡與烙印。白點,非花非露,將人間萬象推向遙遠,那遙遠是無際森林,而係面對自己完成了的作品,才發現、覺察了自己生命的『森林』。」-吳冠中

朱德群自幼在其父指導下研習書法,傳統書畫涵養甚深。1935 年,他考入杭州國立藝專繪畫系,時任校長林風眠帶動一眾教授鼓吹中西兼學,激發起朱德群等學生融貫東西的願望。1955 年,藝術家遠赴法國巴黎,受到西方抽象藝術浪潮的強烈衝擊,風格由寫實轉為抒情的抽象寫意:他將書法用筆之精髓及傳統國畫之象外美學注入油彩創作之中,又主動引入西方色彩及光學理論,將之與東方文人哲思巧妙融合,為文人寫意畫帶來了開創性的變革。在朱氏長達七十餘載的創作生涯中,他不斷創新,屢有突破,多個階段的作品,成為世人的藝術寶藏。而其中最具個人代表性,也是最詩意、最為人稱道的,莫過於1980 年中期至90 年代創作的「雪景」系列。

1985 年,朱德群赴瑞士日內瓦舉辦畫展,途徑阿爾卑斯山,恰逢大雪,眼前的紛霏景致為藝術家帶來了極大的震撼,隨即展開了其最為人熟知的「雪景」系列創作,持續近十載將翩翩大雪轉化為心象山水。他摒棄具象景致,不用描寫性筆觸,轉而以點線觸發深度與層次感,以每一筆、每一點、每一線間所構成的相互關係取代了實體空間。雖是純粹的抽象表現,卻將飛雪飄落山林空谷間的動態意象栩栩現前,足見其時朱德群在抽象形式之探索與創新已臻化境。

是次秋拍,佳士得很榮幸呈現《白色森林之一》。這幅創作於1987 年的大尺幅巨作,可謂藝術家「雪景」系列中的扛鼎力作之一。根據目前出版紀錄,1985 至1990 年代的十余年間,素來高產的藝術家僅創作了近二十幅等大或更大尺幅的雪景作品,其中甚多為機構所藏,曾亮相拍場的僅十幅。80 年代中後期,經幾年嘗試,其時雪景系列進入最為成熟精彩的階段,畫中雪點繁雜細密,漫天之飛雪,動勢十足,就如李白詩中「地白風色寒,雪花大如手」般豪壯。《白色森林之一》正創作於這一巔峰時期,為同年兩幅題為《白色森林》的巨幅組畫其中一件,兩幅均富含豐富的展覽及出版紀錄,《白色森林之二》亦曾於八年前亮相香港佳士得,並以六千萬港元成交,締造了藝術家當時的拍賣世界紀錄。此次《白色森林之一》由上任藏家珍藏近十五載後重登拍場,自然令人期待。

細品《白色森林之一》,堪用蘇東坡名句「遠近高低各不同」形容。遠看全域,是一幅氣勢磅礴的鴻篇巨制——銀裝素裹的自然天地中,天將暮,雪亂舞,半梅花半飄柳絮;近看細部,則是全然不同的另一番感受——空谷無聲,雪花散落,紛繁而靜謐。畫中之景既迥異於中國山水畫常見的靜態雪景寒林,亦與阿爾卑斯山脈之實景判然不同;然而在精神層次上,觀者卻能通過藝術家構造的心象風景,超越時空連結,體悟到藝術家內心最初的激昂與感動。正如藝評人皮耶.卡班在見到朱畫後留下的評價:「真實的繪畫來自回憶」。

若說朱德群的雪景是集其一生繪畫技法之大成,《白色森林之一》則更是當中翹楚,完美展現了藝術家對東西繪畫傳統的承繼與突破——為捕捉瞬息萬變的雪景、呈現大雪紛飛的動態之美,他運用飛白揮灑、滴落流濺等種種技法,將西方抽象表現主義的隨機性與東方的寫意精神巧妙融匯;同時亦揚棄了針對山林細節的描寫,以抽象線條代替具象風景,粗細點線有韻律地交織,細密卻不失秩序,與先人黃庭堅清朗秀逸、結構奇險的行草筆鋒不謀而合。中國文人書畫自宋代以降,歷經千餘年。朱氏自出機杼,將書與畫、東與西、抽象與具象融為一體,營造出如《白色森林之一》般旖旎的山水造境,歸結出一個令人雀躍又震撼的藝術新生。

雪在中國古典文化中是一個常用的意象,常被用來形容純淨清新、空靈淡泊的精神境界,「澡雪精神」以雪洗身,清淨神志,即為這種精氣神的最好體現。與之同時,雪意味著三尺嚴寒,又被用於作為坎坷和艱難的一種隱喻,如《詩經.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縱觀朱德群漫長而多舛的一生,從年少失怙,歷經戰亂,顛沛流離,到後來定居異鄉,奮鬥逾半個世紀後終揚名國際,獲得法蘭西學院院士身份之肯定。「雪」可謂朱氏最好的人生寫照——歷經艱難險阻之後,終於抵達超然之際,豁然開朗,肝膽皆冰雪。正如藝術家摯友吳冠中對《白色森林》系列畫作的形容:「畫面筆觸縱橫,塊、點隱現,嘈嘈雜雜……這一切均係人生經歷中所積澱的哀怨與幸運……展示出作者漫長藝術生涯的軌跡與烙印,覺察了自己生命的『森林』。」朱氏將其生命感懷寄託於畫中,以現代的抽象形式延續了中國的古典人文精神,為東方寫意美學做了一次精彩的示現。

更多來自 現代及當代藝術 晚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