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E UFAN (B. 1936)
LEE UFAN (B. 1936)
1 更多
亞洲重要私人收藏
李禹煥 (1936年生)

對話

細節
李禹煥
李禹煥 (1936年生)
對話
油彩 礦物顏料 膠水 畫布
259 x 194 cm. (102 x 76 3/8 in.)
2009年作
款識:L. UFan'09' (畫佈底邊)
來源
韓國 首爾 Kukje畫廊
現藏者購自上述畫廊
出版
2015年 《單色畫》韓國 首爾 國際畫廊 (圖版,第215頁)
展覽
2015年5月7日-8月16日 「威尼斯雙年展特展 單色畫」意大利 威尼斯 Kukje畫廊

榮譽呈獻

Jacky Ho (何善衡)
Jacky Ho (何善衡)

拍品專文

「當我的筆在畫布上刷過,我屏氣凝神並默念祈禱,盼我的手、筆和畫布能和諧共歌。」-李禹煥

《對話》是李禹煥「對話」系列其中一作,「對話」系列是在2006 年由他 之前的「相符」系列演進而成,全然展現了於1970 代源起於韓國的單色畫運 動。單色畫藝術家們對於全盤接收西方現代主義的觀念抱持質疑的態度。 他 們的眼界超越了過去四十年來的形式主義,欲尋找一種專注於色彩及繪畫 表 現的靈性的獨特抽象型態。比如在此繪畫系列中,《對話》便是以單色繪 製 於一片白色的背景之上。李禹煥用一支寬頭的筆刷以及一種能表現細膩漸 層 的厚重色彩,在為期數日的時間裡於畫面上塗刷三至四次,最後在半乾的色 層上再塗刷一層。他通常要花上一個月進行這種重複並且精細的動作來完 成 一件新作品。這種刻意安排而又細膩的筆法,正好呼應了中國水墨畫的原則— 據說水墨大師們為了繪製作品,會關注并控制身體的每個動作,甚至是呼吸。 其作品中富有的一種特定的深度和張力,反應出了他早期從中國古典 藝術中 所習得的人文精神。

著名亞洲藝術策展人孟璐(Alexandra Munroe)於2011 年策劃了古根海姆 美術館的李禹煥大型回顧展,她寫道:「對話是李禹煥近期作品中極具象徵性 的一個系列,僅是在白色石膏板上留下少許簡單線條。 用裝滿灰色顏料的寬 大扁平畫刷,在留白未著色的平面上分散地勾勒出幾筆,打造出令人遐想萬千 的虛無之地。 對話一作是藝術家以極其自控的精神力量來進行的一種注意力 高度集中的動作,著重強調了畫作自身的動能與無限性。」

正如孟璐所描述的一樣,本件《對話》作品的構圖傳達出一種對簡潔與和諧的企盼,并影射出藝術家本人所經歷的創傷與持有的哲學信仰。李禹煥正是在這 種極簡的形式、素材和創作行為中,擴展了當代藝術的對話。在被賦予了新的 身份認同和經驗之後,李禹煥的畫作證明了純粹的亞洲當代藝術語彙完全可能 從西方藝術模式中獨立出來並與之並駕齊驅。

「內部和外部都面臨著相同的限制,這種制約將創物 這一行為進而淨化並推 向更高的層面。可以說,通過制約個體的連接互動來完善自我的慾望,造成了 無休止的重復行為。而對照的交流中所內涵的廣泛性則更會促成屬於永恆的氣 息與崇高。」 - 李禹煥

《對話》引證了李禹煥如何將亞洲水墨畫傳統的冥想主題表達出來。空白的畫 布是個無限的空間,仿如藝術家正身處的世界一樣。他追尋世界與外在之間的 關係,而並非只限於他自身所處的世界裡。透過輕描淡寫卻又充滿詩意的表達 形式,他與作品極簡的互動將自己與世界聯繫起來。他的畫作就如一個媒界或 一座橋樑,把人為與天然、自我與外在、製造與毀滅、完成與還原等兩極連接 起來。這是藝術上一個嶄新的創作手法,打破了現代主義對創作的定義、以及 現代繪畫及雕塑的界限。在那些極具冥想意味的作品中,李禹煥告訴我們要 努力去認識這個世界,不應停頓下來,因為這是唯一的方法讓我們保持清醒, 真正活著。《對話》這幅非凡絕倫的作品全面展示出李禹煥所作的並不是抽象 畫,而是一種以書法形式表達的畫作。我們或可將它視為一種結合精神和物質 的嶄新抽象繪畫。

更多來自 現代及當代藝術 晚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