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 Aili (B. 1979)
Jia Aili (B. 1979)
2 更多
亞洲顯赫私人收藏
賈藹力(1979年生)

不混合

細節
賈藹力
賈藹力(1979年生)
不混合
油彩 畫布
105 ¼ x 81 ½ in. (267.3 x 207 cm.)
2009年作
款識:JAL 2009(右下)
來源
亞洲 私人收藏
香港佳士得 2014年11月22日 編號27
現藏者購自上述來源
出版
2012年《藝術中國年度藝術家5︰賈藹力》四川美術 出版社 成都 中國 (圖版,第53頁)
2017年《賈藹力︰星塵隱士》Hatje Cantz Verlaq GmbH 出版社 柏林 德國 (圖版,第71頁)

榮譽呈獻

Ana Maria Celis
Ana Maria Celis

拍品專文

生於一九七九年,賈藹力見證自身民族在數十年間急速演進。親歷社會鉅變,賈藹力卻選擇與前輩藝術家截然不同的批判目光,放眼刻劃崛起大國與全球化人類的生存狀態。作為中國當代青年藝術家中備受注目的領軍人物,賈靄力頻繁受邀參與國際展覽,包括西班牙馬拉加現代藝術中心、威尼斯格拉西宮劇院等個人展覽。他採用二十一世紀的繪畫語言,探討人類在後現代社會中迷茫、異化的原始狀態,影響後來的中國年青藝術家,開創中國當代藝術的新視野。評論家凱倫.史密斯曾評:「賈藹力的作品不只是在藝術上獲得了成功,它還被認為是改變中國新一代畫家的關鍵力量。」

《不混合》整體風格源於藝術家早期重要《瘋景》系列,其主題對比同系列作品而言極其獨特,獲藝術家挑選出版於《藝術中國年度藝術家5:賈藹力》編集裏,可見於其創作生涯上別具意義。《不混合》延續了藝術家早期的簽名式閃電筆鋒,以書法線條般剛勁及震撼性的筆觸,抽象化處理廢墟的意境。構圖的爆發力靠筆觸堆疊而成,每道擦筆均盛載行動繪畫暢快淋漓的動勢。有別於早期作品,《不混合》已沒有清晰可見的雜物地景,穩定的水平線亦無從稽考。時、地、人、荒原形成的前因後果未見具體論述。藝術家竭力擺脫敘事情節的限制,以開放的視角捕捉普世生存經驗。畫中世界的真實與虛幻遊離於崩解與聚合之間,帶領觀者放下客觀現實,進入藝術家的精神世界。

賈藹力師承魯迅美術學院蘇聯社會寫實主義的傳統,接受過嚴格的油畫訓練。即便擁有卓越技法,他卻不願意炫耀技巧走捷徑。從畫面上可以看到他反複鑽研古典西方繪畫對光暗的敏感、對戲劇感的經營去建構畫面張力,企圖觸及悲劇高度的史詩性效果。這種悲劇感不禁令人聯想到戈雅的作品,其宗教畫對人性、人類精神狀態的深刻反思,與賈藹力的作品達到一種思想上的共契,串連起藝術最根本的關注與人文關懷。

《不混合》相比其他《瘋景》系列更為特別之處,在於其奇特而隱晦的意象運用。常見於藝術家作品戴着防毒面具的半自傳式人物不再出現,取而代之的主角頭上豎起類似米奇老鼠的頭飾,面目模糊卻堅持戴上墨鏡,介乎裸體與着衣之間,似要邁步離開畫布卻又彷彿在佇立沉思。他行為背後的本質教人摸不着頭腦,但此等盈盈役役、矛盾燥動而不知所措的身影卻是一整代人的寫照,質問我們存在的本義。

主角手抱的羊為後現代開放式閱讀掀起另一序幕。基督教世界裏,羊也會被基督或施洗約翰抱在懷內,同時也是基督捨己救贖人類犧牲生命的象徵。西方文化亦常以羊指代世上迷失茫然、正在尋找生命意義的凡人。回到當代的語境,畫中人物手抱的又會否是人類首隻複製羊多莉?正如藝術家曾說:「我能感受到,裹挾著我們的歷史正在緩慢度過他的更年期,接下來是遲暮的平靜,還是幸福的新生?」賈藹力筆下,似乎挾持「誕生與毀滅的不可分離性」,創造、摧毀、起點、終點、末世、烏托邦都是宇宙循環的一部分過程。凱倫.史密斯進一步指出,賈藹力小時候在家裡讀遍托爾斯泰、巴爾札克及杜斯妥也夫斯基的作品,「掙扎的悲劇」潛移默化成他畢生的作品基調。

如果藝術可飾演一個時代的鏡子,《不混合》透過一種介於敍事和反敍事之間的新形式確立賈藹力特有的藝術語彙,映照後現代處境中怠倦、迷惑、虛無、不安的情緒,叩問個體存在的理由,指涉人類文明的共同命運,為當代中國藝術下了標誌性的註腳。

更多來自 20th Century: Hong Kong to New York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