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此枚精美的白金3448在2007年由其原本的持有者出售予目前的藏家,經過14年間的悉心保存,終於第二次在拍場上出現。本次拍賣為藏家提供難能可貴的機會,以獲得此枚備受推崇、附有原廠證書及小冊子的白金3448。作為同類腕錶的典範,其錶殼比例完美如新,錶耳由上至下均有銳利的線條,錶耳底部及嵌入式底蓋上的金色標記清晰可見,錶圈斜度保留原始狀態,令人一見傾心。錶盤同樣保持極佳的狀態,未有任何破損或退化的痕跡。
另一樣值得留意的,是根據此腕錶的生產日期,其所搭配的錶盤極為罕見。在正常情況下,3448可根據生產時期配上四種不同的錶盤:
1962年至約1965年:琺瑯小型棒狀分鐘刻度
1965年至約1973年:立體銀色圓珠分鐘刻度及小日曆環
1971年至約1978年:立體銀色圓珠分鐘刻度及大日曆環
1978年後:非琺瑯雕刻的印刷小型棒狀分鐘刻度
然而,本拍品製於1974年,卻配上印刷小型棒狀分鐘刻度的錶盤。按此推測,此錶盤或為較後時期被換上的。但實際上,在百達翡麗歷來所製作的時計中,這種情況並不罕見。
根據深入研究,至少有另外七枚製於1974至1977年間的3448,已配有這種較後期的錶盤,當中大部份為白金腕錶。因此,可以確認這款錶盤的使用時間較過往想像的至少提早四年。部份已為公眾所知的例子如下:
機芯編號
錶殼編號
錶殼顏色及錶盤類別
生產年份
1’119’343
331’503
黃金,「Swiss」錶盤
1974
1’119’345
330’642
白金,「Swiss」錶盤
1974
(本拍品)
1’119’348
331’526
白金,「Aprior」錶盤
1974
1’119’349
331’527
白金,「Swiss」錶盤
1974
1’119’387
331’543
白金,「Aprior」錶盤
1975
1’119’457
332’573
黃金,「Aprior」錶盤
1976
1’119’458
332’574
黃金,「Aprior」錶盤
1976
1’119’492
332’160
白金,「Aprior」錶盤
1977
Movement no. Case no. Case Colour & Dial Type Year of Manufacture
1’119’343 331’503 yellow gold, “Swiss” dial 1974
1’119’345 330’642 white gold, “Swiss” dial 1974 The present watch
1’119’348 331’526 white gold, “Aprior” dial 1974
1’119’349 331’527 white gold, “Swiss” dial 1974
1’119’387 331’543 white gold, “Aprior” dial 1975
1’119’457 332’573 yellow gold, “Aprior” dial 1976
1’119’458 332’574 yellow gold, “Aprior” dial 1976
1’119’492 332’160 white gold, “Aprior” dial 1977
型號3448
1962年問世的3448是當時首次有鐘錶製造廠以批量生產自動上弦萬年曆腕錶。
根據文獻,其產量共有586枚,當中以黃金為主。迄今已知的白金版只有約130枚,另有兩枚鉑金和一枚紅金。
型號3448搭載著名的27-460型機芯,是有史以來最複雜、最豪華的自動上弦機芯。 後來,百達翡麗將機芯升級,在機芯向錶盤一面加上品牌專利的萬年曆機件,並更名為27-460Q。
此錶款完美展現在鐘錶設計演變過程其中一段過渡時期的特色。腕錶設計從1920及30年代的華麗錶殼及多色錶盤,轉移至1940年代使用測距儀及准距儀刻度的軍事風格腕錶。1950和60年代則形成另一個新趨勢:當時的技術進步為設計範疇帶來啟發,包括超前的外型和乾淨俐落的線條。 此錶款便是這個潮流的完美示範:極盡簡潔的錶盤令人為之驚嘆;畢竟作為一枚帶月相功能的萬年曆腕錶,其錶盤上必須展示大量的信息。錶殼彰顯出整潔的外觀和鋒利的線條:圓形拋光錶殼,配以光滑的緞面打磨鏈帶以及沒有任何裝飾的錶圈,看起來與過往推出的型號相距了數十年的光景。
型號3450於1981年推出,搭載已改良的27'460 QB(Quantime Bissextile)機芯。與其前身3448相比,3450改善了閏年顯示,以及設於4點位置的偏心顯示窗。
隨着型號3940於1985年面世, 3448和3450亦停止生產。
型號3448的資料,載於:《Patek Philippe Watches》, Volume II, Patek Philippe Museum, p. 296.
Martin Huber & Alan Banbery, 《Patek Philippe Wristwatches》, second edition, p. 288.
Jader Barracca, Giampiero Negretti and Franco Nencini , 《Ore d'Oro》 , p. 45.
另一樣值得留意的,是根據此腕錶的生產日期,其所搭配的錶盤極為罕見。在正常情況下,3448可根據生產時期配上四種不同的錶盤:
1962年至約1965年:琺瑯小型棒狀分鐘刻度
1965年至約1973年:立體銀色圓珠分鐘刻度及小日曆環
1971年至約1978年:立體銀色圓珠分鐘刻度及大日曆環
1978年後:非琺瑯雕刻的印刷小型棒狀分鐘刻度
然而,本拍品製於1974年,卻配上印刷小型棒狀分鐘刻度的錶盤。按此推測,此錶盤或為較後時期被換上的。但實際上,在百達翡麗歷來所製作的時計中,這種情況並不罕見。
根據深入研究,至少有另外七枚製於1974至1977年間的3448,已配有這種較後期的錶盤,當中大部份為白金腕錶。因此,可以確認這款錶盤的使用時間較過往想像的至少提早四年。部份已為公眾所知的例子如下:
機芯編號
錶殼編號
錶殼顏色及錶盤類別
生產年份
1’119’343
331’503
黃金,「Swiss」錶盤
1974
1’119’345
330’642
白金,「Swiss」錶盤
1974
(本拍品)
1’119’348
331’526
白金,「Aprior」錶盤
1974
1’119’349
331’527
白金,「Swiss」錶盤
1974
1’119’387
331’543
白金,「Aprior」錶盤
1975
1’119’457
332’573
黃金,「Aprior」錶盤
1976
1’119’458
332’574
黃金,「Aprior」錶盤
1976
1’119’492
332’160
白金,「Aprior」錶盤
1977
Movement no. Case no. Case Colour & Dial Type Year of Manufacture
1’119’343 331’503 yellow gold, “Swiss” dial 1974
1’119’345 330’642 white gold, “Swiss” dial 1974 The present watch
1’119’348 331’526 white gold, “Aprior” dial 1974
1’119’349 331’527 white gold, “Swiss” dial 1974
1’119’387 331’543 white gold, “Aprior” dial 1975
1’119’457 332’573 yellow gold, “Aprior” dial 1976
1’119’458 332’574 yellow gold, “Aprior” dial 1976
1’119’492 332’160 white gold, “Aprior” dial 1977
型號3448
1962年問世的3448是當時首次有鐘錶製造廠以批量生產自動上弦萬年曆腕錶。
根據文獻,其產量共有586枚,當中以黃金為主。迄今已知的白金版只有約130枚,另有兩枚鉑金和一枚紅金。
型號3448搭載著名的27-460型機芯,是有史以來最複雜、最豪華的自動上弦機芯。 後來,百達翡麗將機芯升級,在機芯向錶盤一面加上品牌專利的萬年曆機件,並更名為27-460Q。
此錶款完美展現在鐘錶設計演變過程其中一段過渡時期的特色。腕錶設計從1920及30年代的華麗錶殼及多色錶盤,轉移至1940年代使用測距儀及准距儀刻度的軍事風格腕錶。1950和60年代則形成另一個新趨勢:當時的技術進步為設計範疇帶來啟發,包括超前的外型和乾淨俐落的線條。 此錶款便是這個潮流的完美示範:極盡簡潔的錶盤令人為之驚嘆;畢竟作為一枚帶月相功能的萬年曆腕錶,其錶盤上必須展示大量的信息。錶殼彰顯出整潔的外觀和鋒利的線條:圓形拋光錶殼,配以光滑的緞面打磨鏈帶以及沒有任何裝飾的錶圈,看起來與過往推出的型號相距了數十年的光景。
型號3450於1981年推出,搭載已改良的27'460 QB(Quantime Bissextile)機芯。與其前身3448相比,3450改善了閏年顯示,以及設於4點位置的偏心顯示窗。
隨着型號3940於1985年面世, 3448和3450亦停止生產。
型號3448的資料,載於:《Patek Philippe Watches》, Volume II, Patek Philippe Museum, p. 296.
Martin Huber & Alan Banbery, 《Patek Philippe Wristwatches》, second edition, p. 288.
Jader Barracca, Giampiero Negretti and Franco Nencini , 《Ore d'Oro》 , p.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