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
黎譜(1907-2001)
桃花
綜合媒材 絹布 裱於木板
72.5 x 49.5 cm. (28 1/2 x 19 1/2 in.)
約1955年作
款識︰黎譜 Le Pho (左下)
來源
美國 紐約 沃裡‧芬尼利 畫廊
美國 私人收藏

榮譽呈獻

Emmanuelle Chan
Emmanuelle Chan Associate Vice President, Specialist, Head of Day and Online Sales

拍品專文

黎譜, 《春天》, 約在1955 年創作, 藝術家作品風格的轉變

每一步觀察藝術家作品中的建構(或解構)過程都總是令人著迷,黎譜的 《春天》可說是實踐這種觀察方式的絕佳典範。

1955年,黎譜不斷地提升其繪畫技巧,而其努力的成果亦彰顯在畫作上: 他將水粉水墨絹本黏在厚實的紙上 ─── 將顏料與其支撐物分離。這就是 黎譜在「羅曼涅特時期(Romanet Period)」所出現的典型作品,此時期 命名自1940年代初以來持續為黎譜推廣作品的法國藝廊。

這幅作品見證了此一藝術技巧的演變。水粉、水墨與絲絹元素都得到保 留,但不同的是在前兩種元素中,添加了油畫顏料,而絲絹則不加工,或 是說相反地,絲絹被一簇簇的油畫顏料覆蓋。對於畫家而言,平塗顏料的 概念似乎已經成為過去。

至於《春天》,不僅在技術上不同以往,它還具有非凡象徵意義,因為 它可說是正式宣布進入「芬德利時期(Findlay Period)」創作的開始 ─── 這時期是以一家美國藝廊的名稱命名。該藝廊在1963年向畫家提 出了幾乎算是獨家代理的合約,而此舉將畫家引薦到更大的美國市場。在 這幅畫作中,畫家未來的風格已然成形:畫中女性若隱若現,幾乎埋沒在 花木繁茂的自然環境中。及後在1970年代開始,畫家更深入探究這個主 題。畫中唯一提及「古代」便是位於背景右側頂端的越南寶塔,以及描繪 的茂密桃花林,這是越南農曆新年的典型主題,此亦表示畫家將告別這些 元素,以使得他的作品更具有普遍性的風格。在1943年,黎譜與波納爾 (Bonnard)一同會見偶像亨利.馬蒂斯(Henri Matisse)之後,畫家 大有收穫,繼而建構出這種獨特的色彩與光線,並且使得《春天》大放異 彩。此幅大尺寸的絹畫作品亦預示著畫家(和芬德利)創作氣勢宏偉的油 畫的野心。

在黎譜的畫作中,《春天》代表著畫家在作品藝術嘗試上邁出的關鍵步 伐,不但是他勇於新嘗試的「春天」,而且也為畫家帶來了對未來的極度 樂觀和喜悅。

讓.弗朗索瓦.休伯特
越南藝術資深專家

更多來自 二十及二十一世紀藝術上午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