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
宋代 程顥
靜月瑩菊: 常玉創作生涯的巔峰代表作
《靜月瑩菊》是最大尺幅的藍枝粉菊花卉作品,可謂是常玉一生中最匠心獨具 的經典之作。此時的常玉正值顛峰,對形與色已淬鍊出爐火純青的創作功力, 兼有東方的感性詩意及西方的細膩精準。朵朵盛開的粉菊和嬌嫩的翠葉乃常玉 畫作裡罕見的風格。其絕美的色彩,來自於中國傳統特有的美學,東方沉靜的 意境在西方的媒材與結構下,如此協調融合,是這件傑作之所以令人難忘與動 人之處。
滄海遺珠: 常玉藝術收藏史的重要發現
《靜月瑩菊》乃少數仍藏於私人收藏的晚期重要靜物作品,其來源故事讓我們 得以直接一窺常玉的巴黎生活。E.K. 先生與常玉相識於大茅舍藝術學院,他 們都偏愛不因循守舊的現場寫生教室,並將之視為結識志同道合藝術家的絕佳 機會。20 世紀上半葉,大茅舍藝術學院成為巴黎畫派的活動中心,常玉、利 奧佩爾、趙無極、李聖子、森.山方皆常出入其間。出生於埃及、立志成為 一名插畫家的E.K. 結識了這些藝術家,常玉繪製的素描肖像引起了E.K. 的注 意,兩人進而結為好友。兩位藝術家之間這段跨越年齡、超越文化的深厚友 誼,也自此開始。
珍罕來源: 見證常玉與摯友的相知相惜
1950 年代,常玉的身邊聚集了一群年輕的朋友,他們深深著迷於常玉的個 性、能量與藝術成就,隨時準備給予他最有力的支持。E.K. 也在這段時間成 為了常玉的密友,兩人同樣以藝術為志業,開始了緊密相連的人生軌跡。這 兩位藝術家不僅皆對女性軀體有著天然的敏銳度,且能夠將腦海中轉瞬即逝的 畫面以最精準迅速的線條記錄下來。曼.雷和藤田嗣治這些藝術家以攝影或繪 畫這類媒介來呈現他們的人物;而常玉則借鑒了中國書法的運筆來表現裸體; 深受巴黎女性形象所吸引的 E.K.,則選擇每日用畫筆記錄,其作品廣受認可, 定期見諸報端。 當得知常玉需要經濟支援後,E.K. 作為好友也解囊相助,並以個人喜好選擇 了《靜月瑩菊》。當時常玉的工作室裡放著兩幅花卉作品,E.K. 瞬間為《靜 月瑩菊》的主題和色彩搭配而傾心不已。常玉告訴他,此作繪於晚上,繪製當 時僅有月光照在畫布上。常玉曾畫過一些夜景作品,但僅有這幅將私密的月下 夜色與其標誌性的瓶花相結合,將白天變幻無窮的強烈色彩徹底釋放,並在夜 晚愈發凸顯其無處不在的震撼之美。 當常玉將這幅作品送至E.K. 家中時,他忽然發現自己尚未簽名。因E.K. 是插 畫家而非油畫家,家裡沒有油彩顏料,常玉便答應下次回來再補上簽名,然而 命運的安排讓兩人此生再未相見。E.K. 私人珍藏此畫多年,以紀念他與常玉 難忘的深情厚誼。
月夜花朝: 光轉流彩的詩意經營
光線與色彩的經營是《靜月瑩菊》最超凡出眾之處。在創作《靜月瑩菊》時, 深夜作畫的常玉,畫室裡灑落著幽靜的月光,他仔細觀察眼前精心佈置的盆 景,粉菊在靛藍的夜裡被照耀如繁星閃爍。常玉於是選用了飽和的石青、石 綠、孔雀藍及粉紅等用色,保留了筆觸的重量與質地,不單是色彩的呈現,更 藉以暗示物體的前後次序與光線投射下的細微質感,巧妙地讓枝葉及花朵立體 而鮮活了起來,成為這幅作品最觸動人心的部分。事實上,在低照度而只有月 光的情況下,人眼對藍色光譜的變化更為敏感,《靜月瑩菊》裡不同色度的靛 藍近乎完美地呈現了光源與色彩的關係。這種縝密的處理豐富了畫面的光影變 化,讓枝葉、花瓣隨我們的目光而靈動,帶領觀者一同回到月下作畫的現場。 在常玉的眼中,這與東方僅用單一墨色就能表現萬物質感的技巧是相通的。儘 管印象派的莫奈或野獸派的馬蒂斯也曾描繪過夜景或漆黑背景下的花卉,但常 玉超脫他們的色彩用法,獨創的風格自然湧現,使筆下的菊花掙脫傳統具象靜 物的窠臼而至新的高度。
瑰麗綻放: 常玉最大尺幅藍枝粉菊
古典中式盆花既是常玉50-60 年代最具代表性的重要主題,國立歷史博物館藏 有六幅,與本件《靜月瑩菊》屬於同一類題材。此外,根據《常玉油畫全集》第 一、二冊所收錄,目前已知以孔雀藍描繪枝葉並襯以粉菊的作品,包括本件《靜 月瑩菊》僅只有五幅;而已知以靛藍、金黃罕見配色作為背景者,恰好是其中的 三幅,此件《靜月瑩菊》正是其中之一。據此我們可以知道,此件《靜月瑩菊》 不僅是珍貴的藍枝粉菊,同時還是罕見的藍黃背景,更是五幅中尺幅最大的一件 作品,其紀念意義與藝術價值超群不凡,無疑是常玉靜物題材中最出類拔萃的重 要作品。
托菊言志: 常玉對靜物花卉主題的革新
在眾多花卉裡,特別是菊花,在常玉一生的創作中占據了非常重要的比例。他熱 愛觀察自然,從中獲得創作的能量,將其巧妙地融入到作品中。常玉經常從他熟 悉的傳統文人生活經驗中取材。此件《靜月瑩菊》不禁令人聯想起傳統的「清供 圖」 ,象徵文人生活的雅趣,寓意「器小雅大」的精神、寄託幸福平安的願望。 常玉筆下的菊花,化為了柔美的線條與單純的色彩,讓畫面的抽象性隨著蘊含其 中的精神與寓意無限延伸,彷彿開啟一扇讓想像飛馳的窗口,帶領觀者進入他的 文人世界。
淬煉色彩: 用色與空間佈局
常玉在《靜月瑩菊》中,將盆花與背景置於同一個平面上,以暗示性的手法處理 盆花與桌面的承接關係。他並大膽地採用對比強烈的靛藍與橙黃,讓單調的平面 頓時轉換為如舞臺般的空間。儘管常玉的作品不乏雙色背景,但靛藍對映橙黃能 具有如此絕佳的裝飾性,來自於色彩的互補原理,它們分別在冷暖與輕重之間對 比強烈,如同羅斯科的抽象繪畫,給予觀者一種視覺與精神的震撼。在《靜月瑩 菊》中,同樣以藍黃對比的背景、簡練的線條及色彩突顯了熟悉的盆花,蘊含著 一種含蓄與熱情、寫意與具象兼有的美感。
自出機杼: 書法線條的動感
常玉自幼學習書法,從小就訓練出對線條的敏銳度,線性的表現構成他作 品裡最迷人的部分。此後的油畫創作,常玉也把線條的精神灌注進去,發 展出獨一無二的個人風格。當觀者欣賞《靜月瑩菊》時,會看到主幹由同 一個平面延伸分岔,不做前後次序的關係,常玉在此把樹枝看作了書法的 線條。觀者的視線由下而上,隨著枝葉不斷蔓延向上生長、綻放,如時間 的運行,打破了靜止的畫面,賦予一種生氣。周圍平塗留白的壓縮使得線 條遊走於畫布上的力量被突顯出來,枝枒的結構粗獷有力,柔軟的嫩葉則 搖曳生姿;就像北碑嚴謹的結構,南帖舒暢的性情。
千錘百煉: 人生、藝術並臻的晚期突破
經過長年的鑽研,到了50 年代,常玉已在《靜月瑩菊》中淬煉出了一種 非常純粹的藝術形式。觀者看到的是藝術家即詩人,一幅視覺詩形式的藝 術作品,涵括了他對東方與西方有關色彩、光影、線條與空間的理解。朱 德群盛讚常玉:「我國自古以來追求的詩書畫三絕的境界,常玉已將其混 合一體,表現出文人的精神。」常玉畢生最喜歡宋代理學家程顥的詩句: 「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經常將它繪於盆景上,這句詩恰 如其分地說明瞭常玉的藝術與人生哲學,反映了藝術家透過自然萬物的探 索與內在自我的對話,投射出藝術創作的純真。《靜月瑩菊》蘊藏了常玉 對自然的讚頌、對故鄉的回憶、對人生的期盼與實現藝術的偉大理想。
宋代 程顥
靜月瑩菊: 常玉創作生涯的巔峰代表作
《靜月瑩菊》是最大尺幅的藍枝粉菊花卉作品,可謂是常玉一生中最匠心獨具 的經典之作。此時的常玉正值顛峰,對形與色已淬鍊出爐火純青的創作功力, 兼有東方的感性詩意及西方的細膩精準。朵朵盛開的粉菊和嬌嫩的翠葉乃常玉 畫作裡罕見的風格。其絕美的色彩,來自於中國傳統特有的美學,東方沉靜的 意境在西方的媒材與結構下,如此協調融合,是這件傑作之所以令人難忘與動 人之處。
滄海遺珠: 常玉藝術收藏史的重要發現
《靜月瑩菊》乃少數仍藏於私人收藏的晚期重要靜物作品,其來源故事讓我們 得以直接一窺常玉的巴黎生活。E.K. 先生與常玉相識於大茅舍藝術學院,他 們都偏愛不因循守舊的現場寫生教室,並將之視為結識志同道合藝術家的絕佳 機會。20 世紀上半葉,大茅舍藝術學院成為巴黎畫派的活動中心,常玉、利 奧佩爾、趙無極、李聖子、森.山方皆常出入其間。出生於埃及、立志成為 一名插畫家的E.K. 結識了這些藝術家,常玉繪製的素描肖像引起了E.K. 的注 意,兩人進而結為好友。兩位藝術家之間這段跨越年齡、超越文化的深厚友 誼,也自此開始。
珍罕來源: 見證常玉與摯友的相知相惜
1950 年代,常玉的身邊聚集了一群年輕的朋友,他們深深著迷於常玉的個 性、能量與藝術成就,隨時準備給予他最有力的支持。E.K. 也在這段時間成 為了常玉的密友,兩人同樣以藝術為志業,開始了緊密相連的人生軌跡。這 兩位藝術家不僅皆對女性軀體有著天然的敏銳度,且能夠將腦海中轉瞬即逝的 畫面以最精準迅速的線條記錄下來。曼.雷和藤田嗣治這些藝術家以攝影或繪 畫這類媒介來呈現他們的人物;而常玉則借鑒了中國書法的運筆來表現裸體; 深受巴黎女性形象所吸引的 E.K.,則選擇每日用畫筆記錄,其作品廣受認可, 定期見諸報端。 當得知常玉需要經濟支援後,E.K. 作為好友也解囊相助,並以個人喜好選擇 了《靜月瑩菊》。當時常玉的工作室裡放著兩幅花卉作品,E.K. 瞬間為《靜 月瑩菊》的主題和色彩搭配而傾心不已。常玉告訴他,此作繪於晚上,繪製當 時僅有月光照在畫布上。常玉曾畫過一些夜景作品,但僅有這幅將私密的月下 夜色與其標誌性的瓶花相結合,將白天變幻無窮的強烈色彩徹底釋放,並在夜 晚愈發凸顯其無處不在的震撼之美。 當常玉將這幅作品送至E.K. 家中時,他忽然發現自己尚未簽名。因E.K. 是插 畫家而非油畫家,家裡沒有油彩顏料,常玉便答應下次回來再補上簽名,然而 命運的安排讓兩人此生再未相見。E.K. 私人珍藏此畫多年,以紀念他與常玉 難忘的深情厚誼。
月夜花朝: 光轉流彩的詩意經營
光線與色彩的經營是《靜月瑩菊》最超凡出眾之處。在創作《靜月瑩菊》時, 深夜作畫的常玉,畫室裡灑落著幽靜的月光,他仔細觀察眼前精心佈置的盆 景,粉菊在靛藍的夜裡被照耀如繁星閃爍。常玉於是選用了飽和的石青、石 綠、孔雀藍及粉紅等用色,保留了筆觸的重量與質地,不單是色彩的呈現,更 藉以暗示物體的前後次序與光線投射下的細微質感,巧妙地讓枝葉及花朵立體 而鮮活了起來,成為這幅作品最觸動人心的部分。事實上,在低照度而只有月 光的情況下,人眼對藍色光譜的變化更為敏感,《靜月瑩菊》裡不同色度的靛 藍近乎完美地呈現了光源與色彩的關係。這種縝密的處理豐富了畫面的光影變 化,讓枝葉、花瓣隨我們的目光而靈動,帶領觀者一同回到月下作畫的現場。 在常玉的眼中,這與東方僅用單一墨色就能表現萬物質感的技巧是相通的。儘 管印象派的莫奈或野獸派的馬蒂斯也曾描繪過夜景或漆黑背景下的花卉,但常 玉超脫他們的色彩用法,獨創的風格自然湧現,使筆下的菊花掙脫傳統具象靜 物的窠臼而至新的高度。
瑰麗綻放: 常玉最大尺幅藍枝粉菊
古典中式盆花既是常玉50-60 年代最具代表性的重要主題,國立歷史博物館藏 有六幅,與本件《靜月瑩菊》屬於同一類題材。此外,根據《常玉油畫全集》第 一、二冊所收錄,目前已知以孔雀藍描繪枝葉並襯以粉菊的作品,包括本件《靜 月瑩菊》僅只有五幅;而已知以靛藍、金黃罕見配色作為背景者,恰好是其中的 三幅,此件《靜月瑩菊》正是其中之一。據此我們可以知道,此件《靜月瑩菊》 不僅是珍貴的藍枝粉菊,同時還是罕見的藍黃背景,更是五幅中尺幅最大的一件 作品,其紀念意義與藝術價值超群不凡,無疑是常玉靜物題材中最出類拔萃的重 要作品。
托菊言志: 常玉對靜物花卉主題的革新
在眾多花卉裡,特別是菊花,在常玉一生的創作中占據了非常重要的比例。他熱 愛觀察自然,從中獲得創作的能量,將其巧妙地融入到作品中。常玉經常從他熟 悉的傳統文人生活經驗中取材。此件《靜月瑩菊》不禁令人聯想起傳統的「清供 圖」 ,象徵文人生活的雅趣,寓意「器小雅大」的精神、寄託幸福平安的願望。 常玉筆下的菊花,化為了柔美的線條與單純的色彩,讓畫面的抽象性隨著蘊含其 中的精神與寓意無限延伸,彷彿開啟一扇讓想像飛馳的窗口,帶領觀者進入他的 文人世界。
淬煉色彩: 用色與空間佈局
常玉在《靜月瑩菊》中,將盆花與背景置於同一個平面上,以暗示性的手法處理 盆花與桌面的承接關係。他並大膽地採用對比強烈的靛藍與橙黃,讓單調的平面 頓時轉換為如舞臺般的空間。儘管常玉的作品不乏雙色背景,但靛藍對映橙黃能 具有如此絕佳的裝飾性,來自於色彩的互補原理,它們分別在冷暖與輕重之間對 比強烈,如同羅斯科的抽象繪畫,給予觀者一種視覺與精神的震撼。在《靜月瑩 菊》中,同樣以藍黃對比的背景、簡練的線條及色彩突顯了熟悉的盆花,蘊含著 一種含蓄與熱情、寫意與具象兼有的美感。
自出機杼: 書法線條的動感
常玉自幼學習書法,從小就訓練出對線條的敏銳度,線性的表現構成他作 品裡最迷人的部分。此後的油畫創作,常玉也把線條的精神灌注進去,發 展出獨一無二的個人風格。當觀者欣賞《靜月瑩菊》時,會看到主幹由同 一個平面延伸分岔,不做前後次序的關係,常玉在此把樹枝看作了書法的 線條。觀者的視線由下而上,隨著枝葉不斷蔓延向上生長、綻放,如時間 的運行,打破了靜止的畫面,賦予一種生氣。周圍平塗留白的壓縮使得線 條遊走於畫布上的力量被突顯出來,枝枒的結構粗獷有力,柔軟的嫩葉則 搖曳生姿;就像北碑嚴謹的結構,南帖舒暢的性情。
千錘百煉: 人生、藝術並臻的晚期突破
經過長年的鑽研,到了50 年代,常玉已在《靜月瑩菊》中淬煉出了一種 非常純粹的藝術形式。觀者看到的是藝術家即詩人,一幅視覺詩形式的藝 術作品,涵括了他對東方與西方有關色彩、光影、線條與空間的理解。朱 德群盛讚常玉:「我國自古以來追求的詩書畫三絕的境界,常玉已將其混 合一體,表現出文人的精神。」常玉畢生最喜歡宋代理學家程顥的詩句: 「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經常將它繪於盆景上,這句詩恰 如其分地說明瞭常玉的藝術與人生哲學,反映了藝術家透過自然萬物的探 索與內在自我的對話,投射出藝術創作的純真。《靜月瑩菊》蘊藏了常玉 對自然的讚頌、對故鄉的回憶、對人生的期盼與實現藝術的偉大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