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YU (CHANG YU, 1895-1966)
1 更多
顯赫私人收藏
常玉 (1895-1966)

白菊

細節
常玉
常玉 (1895-1966)
白菊
油彩 畫布
73 x 50 cm. (28 3/4 x 19 5/8 in.)
1930年代作
款識:玉SANYU (右下)
來源
法國 巴黎 亨利.皮耶.侯謝
法國 巴黎 尚.克勞德.希耶戴
台北蘇富比 1996年10月20日 編號63
台灣 台北 私人收藏
現藏者購自上述來源
出版
2001年《常玉油畫全集》衣淑凡編 國巨基金會 與大未來藝術出版社 台北 台灣 (圖版,第78圖, 第185頁)
2011年《常玉油畫全集第二冊》衣淑凡編 立青文教 基金會出版 台北 台灣 (圖版,第78圖,第124頁)

榮譽呈獻

Jacky Ho (何善衡)
Jacky Ho (何善衡)

拍品專文

「常玉二三十年代的作品明亮,畫面大都由白、粉紅、赫黃等淺色塊構成主調……無論是人是花是動物,似乎都被浸染在淡淡的粉紅色的迷夢中。迷夢,使人墜入素白的宣紙上渾染的淡淡墨痕中。」
吳冠中〈說常玉〉

只有在反覆欣賞以後,才能體會蘊含在其意境中的真誠與嚴謹; 他知道如何以意想不到的手法描繪物體的精髓和趣味。
Johan Franco 約翰.法蘭寇 (1932 年,荷蘭展覽目錄引言)

創作於1930 年代的《白菊》以浪漫的粉紅、溫婉的乳白及靜穆深邃的黛藍為 主調,並運用看似率意隨性但縝密精穩的筆法勾勒出盛開中的菊花,是常玉開 創藝術生涯第一個高峰——「粉紅時期」的精彩代表作。據《常玉油畫全集》 第一、二冊記載,常玉共創作約百幅以花卉為主題的油畫,舉凡牡丹、百合、 梅、竹、荷、菊無不成為其筆下的描繪對象,而在諸多的花卉題材中,菊花則 佔了花卉作品近一半的數量,可見藝術家對該題材的鍾愛與重視。現時的常玉 花卉題材十大拍賣紀錄中,菊花穩佔九席,足證市場對於此題材的殷切渴求。 常玉於該時期僅創作三幅以「白菊」為題材的油畫,其中兩幅採用盆景形式描 繪,而《白菊》則是唯一一幅以瓶花方式呈現的作品,風格清麗淡雅,充分體 現常玉揉合西方現代造型觀念與東方式的寫意美學,由此超越東西方藝術繪 畫,形成極具個人特色的油畫新貌。

簡練筆法: 東方美學的寫意境界
《白菊》畫面極為簡潔純粹,九朵綻開的菊花清麗宜人,擺放高低疏密有致。 常玉以刮畫方法,在淡粉紅的背景中先以粉白油彩厚塗,再以刮筆在未乾透的 顏料表面勾劃出菊花花瓣和枝葉的輪廓線,呈現枝梗和葉塊交相穿插,互相牽 引,使之形態凸凹有致,為整體畫面增添了多許多韻律感與靈動性,是常玉早 期作品的特色。花瓶採用極簡主義的畫法,僅僅以畫筆勾勒瓶身的線條,一氣 呵成的筆法將物象的渾樸稚拙表現得淋漓盡致。據席德進描述,有一次他去拜 訪常玉的畫室,從他口中得知原來常玉是受吳昌碩的花卉畫啟發,再經過自己 的安排,以平面化的方式表現出來,而花瓶、花盆則都是參考中國古代的瓷器。 (〈一生沉沒在巴黎的中國老畫家-常玉〉 席德進《雄獅月刊》1971.05)常 玉的《白菊》借鏡吳老作畫狀物不求寫實,酣暢淋漓的大寫意筆墨形式,以最 簡括的線條、造型和構圖,並揉合西方的造型特徵及平面分割的構成規律,表 達一種更為純淨、含蓄內歛的東方精神與美感聯想。

「粉紅時期」: 光源色彩的探索
吳冠中曾形容常玉在二、三十年代的作品就像是「被浸染在淡淡的粉紅色的迷 夢中」,而《白菊》正正體現了他如何透過色彩的運用,交織了一場浪漫醉人 之夢。根據現有出版記錄,「粉紅時期」油畫作品最早可追溯至1929 年,《白 菊》創作於1930 年代,是常玉1930 年代鑽研粉紅色彩時期的代表作。粉紅 不再是勾勒花葉的襯托色彩,而是定調畫作的主要顏色。常玉以最低限的色彩 選擇,僅用淡粉紅、乳白與黛藍三種顏色,其中又以淡粉紅之鋪色佔了最大面 積,瓶身與背景均浮現於一大片淡粉紅色彩之中,形成遼闊感。若細看,便可 察覺背景粉色調其實有不同層次,隱隱若若透出一些白色的油彩,彷彿是宣紙 遇到水墨後化開的暈染效果,表現出色彩的意韻與層層交疊的層次感。這種表 現方式亦同時令畫面看似有光正慢慢滲透了出來,形成一種浮光掠影,將觀者 引進如夢境般浪漫動人的世界,這與印象派透過對光與色的探討,渲染物象和 景觀微妙的色彩變化有異曲同工之妙。藝術家以油彩特有的質感肌理實踐其對 粉紅色的考究,在西方繪畫理論光源與色彩的討論建立他自己的詮釋,以粉紅 色進一步琢磨唯獨油彩可以表現的光源,豐富了單色繪畫的脈絡。

佈局巧妙: 物象與空間的高度契合
而在在構圖上,《白菊》採直立式,利用瓶花作為畫面的垂直主軸,以高身花 瓶取代青花盆,自然帶動觀賞點至畫面上方的白菊,而瓶花、其枝葉和向上生 長的蓓蕾,則表現一種空間上揚和生機動力。常玉以黛藍色的桌面作為畫面水 平主軸,把視覺的中心及廣度向左右、乃至畫面以外的想像空間延展開去,使 畫面的抽象性與色彩張力無盡延伸。常玉巧妙地把空間線條的象徵含義透過感 性與形象化的靜物造型呈現出來,令人聯想到亨利.馬蒂斯,唯常玉更著重線 條來勾勒物象和塑造空間,並使之彼此諧和。《白菊》採用直立式構圖,這種 高明的空間處理擴闊物象所帶給觀者的想像空間,加深物象的感性造型,這也 是常玉構想《白菊》造型的獨到之處。

更多來自 二十及二十一世紀藝術晚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