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RIAN GHENIE (B.1977)
ADRIAN GHENIE (B.1977)
2 更多
Where Christie’s has provided a Minimum Price Guar… 顯示更多
艾德里安. 格尼 (1977年生)

收藏家I

細節
艾德里安. 格尼
艾德里安. 格尼 (1977年生)
收藏家I


油彩 畫布
200 x 290 cm. (78 3/4 x 114 1/8 in.)
2008年作
款識:Ghenie 2008 (畫背)
來源
德國 柏林 Nolan Judin 畫廊
美国私人收藏
現藏者購自上述來源
出版
2009年《艾德里安. 格尼》 Anette Hüsch, Matt Price, Juerg Judin著 Juerg Judin 編 Hatje Cantz出版 (圖版, 封面及第62-63頁)
展覽
2010年12月3日 - 2011年3月27日「艾德里安.格尼」 比利時 根特市立當代藝術博物館
注意事項
Where Christie’s has provided a Minimum Price Guarantee it is at risk of making a loss, which can be significant, if the lot fails to sell. Christie’s therefore sometimes chooses to share that risk with a third party who agrees prior to the auction to place an irrevocable written bid on the lot. If there are no other higher bids, the third party commits to buy the lot at the level of their irrevocable written bid. In doing so, the third party takes on all or part of the risk of the lot not being sold. Christie's compensates the third party in exchange for accepting this risk provided that the third party is not the successful bidder. The remuneration to the third party may either be based on a fixed fee or an amount calculated against the final hammer price. The third party may also bid for the lot above the irrevocable written bid. Where the third party is the successful bidder, the third party is required to pay the hammer price and the buyer's premium in full.

榮譽呈獻

Jacky Ho (何善衡)
Jacky Ho (何善衡)

拍品專文

「我所感興趣的是歷史的質感」
艾德里安.格尼

「對我來說, 藝術年表是不存在的。卡拉瓦喬 (Caravaggio) 和威廉. 德. 庫寧 (Willem de Kooning) 也曾嘗試過解決這個問題。從本質上來 說,每幅畫作都是一個深刻而又抽象的挑戰。」
艾德里安.格尼

作為一幅電影質感的鴻篇巨製, 艾德里安. 格尼的《收藏家I》(The Collector I) 實為情節豐富的繪畫鉅作,又如一部引人入勝的心理劇。在燈光 昏暗的房間裡,坐在沙發上的男人被藝術品包圍:數不清的畫框覆蓋整個牆 壁,還有更多堆積於地面。格尼善於使用如內臟顏色般的猩紅和紫紅,並將顏 料刮出大理石質感,使畫面形成一個個極為平滑的色塊,與傑哈德.李希特 (Gerhard Richter) 之畫作異曲同工。畫框閃著金色微光,而男人的臉有清晰 的明暗對比;液體顏料從牆上滴落,層次變換而閃著虹彩。本幅《收藏家I》 繪製於2008 年,與畫家創世界紀錄的《Nickelodeon》於同年創作,亦是 格尼以「收藏家」為主題之四幅里程碑系列畫作第一幅和最震撼的一幅。這些 作品兼具政治與藝術史敘事,游刃有餘地探討權利與慾望的主題。畫中主角為 爾曼.戈林 (Herman Göring) ,他得以搜集大量藝術品。格尼的藝術創作密 切關注我們應如何理解有關歷史人物的圖像,而他所描繪的戈林形象是他最富 有心理內涵的人物形象之一。

本幅畫作所描繪的戈林正在端詳他的戰利品,在這場瘋狂的收藏遊戲中置於聚 光燈下。《收藏家I》中各種華麗的紅色可謂是對提香(Titian) 色彩構成的戲 劇性詮釋。流動的色彩與被藝術品圍繞在中央的戈林那凝重的神貌構成鮮明對 比。只有通過仔細觀察,才能明白畫家所描繪的並不是一個微胖而充滿熱情的 收藏家、享樂主義者,而是一個如我們在紐倫堡(Nuremburg) 審判照片中所 見瘦削的男人。看似寧靜的室內場景因此而被藝術地轉化為震耳欲聾的嘈雜樂 章,充滿著各樣的歷史隱喻。這其實是一幅描繪為藝術入迷的人物畫,我們所 看到的是一個「因自己的癡迷而放棄人性」的人 ( 艾德里安.格尼,引述自J. 尼爾《艾德里安.格尼》,《藝術觀察》雜誌 (Art Review)2010 年12 月期 第69 頁)。

艾德里安.格尼出生於尼古拉.齊奧塞斯庫 (Nicolae CeauȘescu) 政權下的 羅馬尼亞,現居柏林。格尼一直對塑造了20 世紀、並持續影響今日世界的陰 暗力量深深著迷。他經常基於從網絡上尋找的黑白照片創作,這些照片記錄著 給歷史留下不可磨滅之痕跡的掌權人物和關鍵時刻。它們包括科學家、藝術家 和獨裁者,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遺產。與傳統人物肖像大相徑庭的是, 格尼畫筆下的人物通常是觀者用以觀測歷史與我們的距離的載體。於是,正 如畫家自己所言,戈林的形象確實是個例外。「我對他的人格更感興趣」,格 尼表示,「在我眼裡他就是那些強取豪奪收藏家的典型。這個男人被暴食症般 的收藏執念控制,而最終又被自己的權力反噬,我想嘗試著捕捉他複雜的心理 特徵」 ( 艾德里安.格尼,引述自M.拉杜《艾德里安.格尼:浮與沈》, Flash Art,2009 年11–12 月,第49 頁)。格尼基於一張戈林在1946 年紐 倫堡審判中的照片創作了《收藏家I》。通過精緻的紋理以及對圖像彩色電影 般的再現,他將主角移換至亦真亦幻的藝術品宮殿,給原本的黑白圖像賦予了 新生命,讓它有了扣人心弦的魅力。格尼畫作的表面具有豐富的層次,多變、 模糊而又複雜:每幅空白畫框都像是一片銀幕、一扇窗戶或一面鏡子,通向觀 察世界的新視野。

在結合歷史事件的創作中,格尼的作品因他對藝術史的深愛而變得 鮮活。在視覺上,他自己亦是收藏家,對自己所見之任何事物都會 收集並轉而呈現於畫中。在年輕的時候, 他曾想要模仿如倫勃朗 (Rembrandt) 等大師畫作,這也是他從小就開始臨摹的藝術家。他 在克盧日的藝術學院裡對主張抽象表現主義的老師深藏著這個秘密。 而隨著藝術實踐的深入,格尼開始在自己的作品中蘊藏如萬花筒般的 大量歷史典故,涵蓋著幾個世紀以來的繪畫進展。在《收藏家I》中, 場景裡的陰暗以精湛技藝莊嚴呈現:戈林打上陰影的臉與弗蘭西斯. 培根(Francis Bacon) 混亂鬼魅的形象相呼應;抽象的廊道使人聯 想到李希特的刮畫技術,以及柴姆.蘇丁(Chaïm Soutine) 作品中 佈滿血絲的畫面。「你不可能從零開始發明繪畫;你是在整個傳統的 基礎上創作的」,格尼解釋道,「20 世紀的圖像語言,從庫爾特. 施維特斯(Kurt Schwitters) 的拼貼畫到傑克遜.波洛克(Jackson Pollock) 的滴畫,都給我提供了無限可能來用以創作超越歷史的具 象畫作——即是對此種圖像的創作和再次呈現」( 艾德里安.格尼與 M.拉杜的對話,《艾德里安.格尼:達爾文的房間》展覽目錄,威 尼斯雙年展羅馬尼亞展館,2015 年,第31 頁) 。

格尼將畫作視為幻象的空間。如同電影銀幕,畫布是用以通過色彩和 形式投射故事的表面。「我羨慕電影構建虛擬情境的獨有力量」,他 曾說道,「還有它那打破現實的能力。你在那兩小時內會完全折服於 它的魔力之下!……我想把如此之魔力、這全部的力量帶入繪畫中」 ( 艾德里安.格尼與M.波普的對話,同上,第83 頁) 。他尤其欣 賞大衛.林奇 (David Lynch) ,這位導演令人不安又夢幻般的電影 其情節背後充斥著湧動的陰暗和神秘。因此,格尼畫作中對光影、 表演和懸疑的精湛運用絕非隨意。本幅《收藏家I》便如同舞臺場景 般被呈現出來。光從左上角打入場景,戲劇般地聚焦於收藏家身上。 堆積的畫框成為大量的不安定因素,好似下一秒就要完全吞噬整個畫 面和其中的人物。畫中之畫彷彿自我觀照的遊戲,使畫作成為了通向 平行世界的入口。

格尼享受繪畫的戲劇性,儘管他通常在電腦上首次看到原圖像,他依 然能將物質現實重現於繪畫的當代視覺中。他談論自己最喜愛畫作 時是通過「溫度」來回憶——通過他對這些作品身體上、感官上的體 驗——這是扁平的數碼顯示無法取代的。「我們這一代知道互聯網出 現之前的生活是怎樣的」,他說道,「所以每天早上醒來的時候你仍 然能聽到來自過去世界的回響……你會意識到世界的質感、它的表層 正在發生變化。我對此非常敏感」( 艾德里安.格尼與M.拉杜的對 話,同上,第32 頁)。通過拼接、重混以及解構不同的呈現模式, 格尼的作品審視著我們用以認識當下、還有那些覆蓋過去的人造鏡 頭。《收藏家I》如同閃爍的蜃景,瀕臨融化之邊緣。然而觀賞這幅 畫亦讓我們感知繪畫為一種本質上確切而關鍵的存在。儘管格尼在畫 作中探索人們因癡迷而走入的陰暗境地,他也歌頌著繪畫幫助人們看 清世界的力量,或許還能啟發人們構想更好的未來。

更多來自 二十及二十一世紀藝術晚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