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創作於 1914 年的《斜倚的裸女》,完美呈現了皮耶.奧古斯特.雷諾瓦對裸女題材,他最為喜愛的主題之一的探索成果。正是這個題材讓雷諾瓦廣受稱 譽,尤其是他高超的技法,能活靈活現地傳達人物鮮活的生命力,筆下的人物 總是充滿活力,容光煥發。他自如地揮灑色彩,筆觸所及,令裸女的肌膚散發 溫暖、柔軟和感官享受的愉悅之美,穿越時光,至今看來栩栩如生。二十世紀 初,或許是意識到自己對這一畫題的獨特貢獻,雷諾瓦對「斜躺的裸女」這一 題材開展多種探索,與提香、維拉斯奎茲、安格爾、馬奈這些先輩並肩,在這 一歷史悠久、不斷發展的題材中留下了自己獨一無二的作品。
《斜倚的裸女》中斜倚女人的形象,呼應了藝術史上其它一脈相承的早期傑 作,從上個世紀馬奈創作於 1863 年的名作《奧林匹亞》(巴黎 奧賽博物館), 到距本幅作品創作恰好100 年前,安格爾作的《大宮女》(巴黎 盧浮宮)。 提香創作於 1538 年的《烏爾比諾的維納斯》(佛羅倫斯 烏菲茲美術館), 與戈雅約1800 年的作品《著衣的瑪哈》(馬德里 普拉多博物館),啟發了 馬奈的裸女創作。而雷諾瓦,則是1892 年,在他的朋友出版商保羅.加利馬 德的陪同下,參觀了普拉多博物館,終於有機會親眼鑒賞了戈雅和維拉斯奎茲 的許多經典之作,並深入研究了一幅他日後特別感興趣的畫——提香約創作於 1555 年的《維納斯和風琴手與丘比特》(馬德里 普拉多博物館)。他後來向 安布魯瓦茲.沃那提及這幅畫時評論道,「啊,提香無所不能。首先是那種神 秘感,然後是深度……《維納斯和風琴手與丘比特》裡那清澈透亮的質感,熱 情洋溢的人物,多麼栩栩如生。你真的能感受到他創作時的快樂……這些大師 之作帶給我的快樂,真的讓我有了第二次生命」(引自安布魯瓦茲.沃那,《雷 諾瓦:近距離記錄》,紐約,1925 年,頁 62)。
綜合構圖中種種元素,我們可以清晰看出提香的大師之作,對雷諾瓦在創作這 幅《斜倚的裸女》時的影響,畫面右上部分被分為室內與戶外兩個環境,裸女 佔據了整個前景,畫布也隨著她的睡榻展開。《斜倚的裸女》亦與維拉斯奎茲 的《鏡前的維納斯》(倫敦 國家美術館)在構圖上遙相呼應,畫中裸女都背對觀者,望向畫內。儘管維拉斯奎茲的維納斯背對著我們,然而通過鏡子反射, 我們仍然可以看到她的面容及目光,雷諾瓦的繆斯則反其道行之,她選擇欣賞 窗外的自然之美,而非直視觀者。通過這樣巧妙的姿態轉變,雷諾瓦將畫中人 物置於她自己的情感世界中,從睡榻上望向窗簾外郁郁蔥蔥的風景,將自己徹 底沉浸而融入自然世界。窗簾本身則代表著雷諾瓦致敬古典大師,包括上文提 及的維拉斯奎茲與提香,既營造出室內空間的私密感,同時又讓人得以一窺背 後的鄉村風景。雷諾瓦精妙地抓住了轉瞬即逝的色彩,筆觸令人聯想起提香晚 年生動自如的筆法,充滿輕快自由之感。
儘管從題材與構圖來看,雷諾瓦無疑繼承了過去偉大的藝術傳統,卻仍然在這 幅畫中創造了一種前所未有的現代視角。柔和的筆觸仿佛融化於女人美麗健康 的肌膚,與室內與背景的豐富色彩與寫意的筆觸形成強烈對比。層層的油彩仿 佛有一種表現主義的特質,給畫作帶來神秘的能量,令人想起雷諾瓦兒子尚, 曾如此形容他的繪畫過程,與其一點一點地畫,雷諾瓦會將整個畫布塗滿顏 料,隨後等待圖像逐漸顯現出來:「圖形逐漸從看似駁雜的畫面中一筆一筆浮 現出來,仿佛從攝影底片上浮現出來一樣」(尚.雷諾瓦,《雷諾瓦:我的父 親》,倫敦,1962 年,頁343)。
縱觀整個二十世紀,斜倚的女人形象不斷地成為其他藝術家的永恆創作主題,例如 1920 年代,緊隨著雷諾瓦的溘然長逝,馬蒂斯創作其著名的宮娥系列,而在馬蒂斯於 1954 年逝世後,畢加索以全新的創造力接過了這一主題,其實 他在更早期已經汲取這一題材靈感,例如他作於 1932 年為瑪麗.德雷莎.華特繪製的一系列著名肖像,其靈感來源於《沉睡的阿里阿德涅》(梵蒂岡 梵蒂岡博物館),後者同樣也出現在喬治.德.基里科的許多形而上繪畫中。畢加索去世之後,這一題材繼續由德.庫寧、培根和弗洛伊德這些藝術家推陳出 新,他們各自都有著自己獨特的詮釋方法,通過新的美學語言拓展了這一藝術 傳承。時至今日,這一題材已經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成為藝術史的一大重要象徵。
《斜倚的裸女》中斜倚女人的形象,呼應了藝術史上其它一脈相承的早期傑 作,從上個世紀馬奈創作於 1863 年的名作《奧林匹亞》(巴黎 奧賽博物館), 到距本幅作品創作恰好100 年前,安格爾作的《大宮女》(巴黎 盧浮宮)。 提香創作於 1538 年的《烏爾比諾的維納斯》(佛羅倫斯 烏菲茲美術館), 與戈雅約1800 年的作品《著衣的瑪哈》(馬德里 普拉多博物館),啟發了 馬奈的裸女創作。而雷諾瓦,則是1892 年,在他的朋友出版商保羅.加利馬 德的陪同下,參觀了普拉多博物館,終於有機會親眼鑒賞了戈雅和維拉斯奎茲 的許多經典之作,並深入研究了一幅他日後特別感興趣的畫——提香約創作於 1555 年的《維納斯和風琴手與丘比特》(馬德里 普拉多博物館)。他後來向 安布魯瓦茲.沃那提及這幅畫時評論道,「啊,提香無所不能。首先是那種神 秘感,然後是深度……《維納斯和風琴手與丘比特》裡那清澈透亮的質感,熱 情洋溢的人物,多麼栩栩如生。你真的能感受到他創作時的快樂……這些大師 之作帶給我的快樂,真的讓我有了第二次生命」(引自安布魯瓦茲.沃那,《雷 諾瓦:近距離記錄》,紐約,1925 年,頁 62)。
綜合構圖中種種元素,我們可以清晰看出提香的大師之作,對雷諾瓦在創作這 幅《斜倚的裸女》時的影響,畫面右上部分被分為室內與戶外兩個環境,裸女 佔據了整個前景,畫布也隨著她的睡榻展開。《斜倚的裸女》亦與維拉斯奎茲 的《鏡前的維納斯》(倫敦 國家美術館)在構圖上遙相呼應,畫中裸女都背對觀者,望向畫內。儘管維拉斯奎茲的維納斯背對著我們,然而通過鏡子反射, 我們仍然可以看到她的面容及目光,雷諾瓦的繆斯則反其道行之,她選擇欣賞 窗外的自然之美,而非直視觀者。通過這樣巧妙的姿態轉變,雷諾瓦將畫中人 物置於她自己的情感世界中,從睡榻上望向窗簾外郁郁蔥蔥的風景,將自己徹 底沉浸而融入自然世界。窗簾本身則代表著雷諾瓦致敬古典大師,包括上文提 及的維拉斯奎茲與提香,既營造出室內空間的私密感,同時又讓人得以一窺背 後的鄉村風景。雷諾瓦精妙地抓住了轉瞬即逝的色彩,筆觸令人聯想起提香晚 年生動自如的筆法,充滿輕快自由之感。
儘管從題材與構圖來看,雷諾瓦無疑繼承了過去偉大的藝術傳統,卻仍然在這 幅畫中創造了一種前所未有的現代視角。柔和的筆觸仿佛融化於女人美麗健康 的肌膚,與室內與背景的豐富色彩與寫意的筆觸形成強烈對比。層層的油彩仿 佛有一種表現主義的特質,給畫作帶來神秘的能量,令人想起雷諾瓦兒子尚, 曾如此形容他的繪畫過程,與其一點一點地畫,雷諾瓦會將整個畫布塗滿顏 料,隨後等待圖像逐漸顯現出來:「圖形逐漸從看似駁雜的畫面中一筆一筆浮 現出來,仿佛從攝影底片上浮現出來一樣」(尚.雷諾瓦,《雷諾瓦:我的父 親》,倫敦,1962 年,頁343)。
縱觀整個二十世紀,斜倚的女人形象不斷地成為其他藝術家的永恆創作主題,例如 1920 年代,緊隨著雷諾瓦的溘然長逝,馬蒂斯創作其著名的宮娥系列,而在馬蒂斯於 1954 年逝世後,畢加索以全新的創造力接過了這一主題,其實 他在更早期已經汲取這一題材靈感,例如他作於 1932 年為瑪麗.德雷莎.華特繪製的一系列著名肖像,其靈感來源於《沉睡的阿里阿德涅》(梵蒂岡 梵蒂岡博物館),後者同樣也出現在喬治.德.基里科的許多形而上繪畫中。畢加索去世之後,這一題材繼續由德.庫寧、培根和弗洛伊德這些藝術家推陳出 新,他們各自都有著自己獨特的詮釋方法,通過新的美學語言拓展了這一藝術 傳承。時至今日,這一題材已經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成為藝術史的一大重要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