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備受矚目的藝術家喬治.康多,1980年代在紐約藝壇驚艷亮相,曾與 凱斯.哈林(Keith Haring)、尚.米榭.巴斯奇亞(Jean-Michel Basquiat)等其他當代藝術先驅共事。其變化多端的圖像表達,令人嘆 為觀止,使其成為該時期最別出心裁、聲名大噪的藝術家之一。《多彩 肖像》(Multicolored Portrait)(2014年),是為康多成熟作品之典 範,亦是他「擴展畫布」(expanded canvases)系列中的延續。作為 一幅壓克力麻布作品,《多彩肖像》中一道道醒目的炭黑線條勾勒著肖 像;鵝黃背景之上,懸浮著天藍、淡紫、紫紅、淺灰等豐富的色塊,它們 配合生氣勃勃的粉蠟筆觸與精彩絕倫的形狀,開拓出一個關於光芒與空間 的遼闊境界。至於人像的多面容貌,自從現藏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的兩 幅作品《米蘭日記》(Diaries of Milan)(1984年)、《舞動幾百里》 (Dancing to Miles)(1985年)以來,就一直是藝術家畫作中一個主 要的題材。此作更是首次於拍場亮相,勢必令人期待。
《多彩肖像》出自康多極受推崇的「心理立體主義」(psychological cubism)系列。此作同時亦可理解為藝術家連接「人像」與「抽象」橋 樑的典型創作。畫中優雅的人像一絲不掛,面部上浮現出一組組熟悉的細 節——眼睛、睫毛、額頭、髮絲等元素形成許多渾沌的漩渦。她的面容 和上身由多個不完整的抽象形態拼凑而成,卻成功蛻變而成一個完整的 立體形象。如此,觀者能在此作中辨識到康多是如何重新詮釋了畢加索 於1930年代建立的立體主義視覺體系,繼而發展出一個全新的立體主義 面相。如康多試驗以不同形狀架構人像的技法,與畢加索《女人胸像》 (1938年)的風格同出一轍。值得關注的是,康多歷來最高的15個拍賣 紀錄均來自「心理立體主義」系列。
在其藝術生涯中,康多一直試圖與繪畫歷史進行深度對話,而畢加索便是 他創作路上的一盞明燈。如藝術家自己在2014年提到:「我將我的創作 形容為心理立體主義。畢加索同時從四個角度描繪一把小提琴,我則以 四種心理狀態處理題材。」然而,二人背後其實蘊含著一個關鍵性的差 異:畢加索的立體派強調重新檢視熟悉的面孔,他鍾愛的繆斯朵拉.馬爾 (Dora Maar) 就是一例;而康多則偏重幻想人物背後的心理投射。康多根 本無意從多個角度表現事物的形象;相反,他希望直通人類心靈最深處, 這裏充滿著掙扎的情感。
雖然康多為一名畫家,其畫風可堪比古典音樂作曲家的作曲方法。例如 《多彩肖像》,實為一支視覺上的交響曲。藝術家用平靜開闊的區間、將 密集深沉的想法、以主題繽紛的對比,去抗衡一切紛亂無章的頃刻。誠然,康多豐富的構圖、即興、韻律、不規則的形狀,以至色調,皆源於他 自己與音樂密不可分的關係。在麻省大學研習時,他同步修讀音樂理論、 藝術史兩門學科。理論家菲利克斯.伽塔利(Félix Guattari)曾對康多 說:「你壓根還是一名音樂家。你多重的線條、形態、顏色,全都屬於時 間上的維度,它們並非出自空間上的協調。你的畫作好像非琶音和弦,可 釋放出和聲旋律背後的潛能。」
《多彩肖像》出自康多極受推崇的「心理立體主義」(psychological cubism)系列。此作同時亦可理解為藝術家連接「人像」與「抽象」橋 樑的典型創作。畫中優雅的人像一絲不掛,面部上浮現出一組組熟悉的細 節——眼睛、睫毛、額頭、髮絲等元素形成許多渾沌的漩渦。她的面容 和上身由多個不完整的抽象形態拼凑而成,卻成功蛻變而成一個完整的 立體形象。如此,觀者能在此作中辨識到康多是如何重新詮釋了畢加索 於1930年代建立的立體主義視覺體系,繼而發展出一個全新的立體主義 面相。如康多試驗以不同形狀架構人像的技法,與畢加索《女人胸像》 (1938年)的風格同出一轍。值得關注的是,康多歷來最高的15個拍賣 紀錄均來自「心理立體主義」系列。
在其藝術生涯中,康多一直試圖與繪畫歷史進行深度對話,而畢加索便是 他創作路上的一盞明燈。如藝術家自己在2014年提到:「我將我的創作 形容為心理立體主義。畢加索同時從四個角度描繪一把小提琴,我則以 四種心理狀態處理題材。」然而,二人背後其實蘊含著一個關鍵性的差 異:畢加索的立體派強調重新檢視熟悉的面孔,他鍾愛的繆斯朵拉.馬爾 (Dora Maar) 就是一例;而康多則偏重幻想人物背後的心理投射。康多根 本無意從多個角度表現事物的形象;相反,他希望直通人類心靈最深處, 這裏充滿著掙扎的情感。
雖然康多為一名畫家,其畫風可堪比古典音樂作曲家的作曲方法。例如 《多彩肖像》,實為一支視覺上的交響曲。藝術家用平靜開闊的區間、將 密集深沉的想法、以主題繽紛的對比,去抗衡一切紛亂無章的頃刻。誠然,康多豐富的構圖、即興、韻律、不規則的形狀,以至色調,皆源於他 自己與音樂密不可分的關係。在麻省大學研習時,他同步修讀音樂理論、 藝術史兩門學科。理論家菲利克斯.伽塔利(Félix Guattari)曾對康多 說:「你壓根還是一名音樂家。你多重的線條、形態、顏色,全都屬於時 間上的維度,它們並非出自空間上的協調。你的畫作好像非琶音和弦,可 釋放出和聲旋律背後的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