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陳其昌先生(1908-1977),生於上海,五十年代以前從事進口生意,將德國鋼鐵進口入中國分銷。七十年代,陳氏家族與劉浩清成為生意夥伴,收購當時世界七大化工企業之一Montedison & Isagro 於香港開立之Ferchemicals公司,成為其亞太區獨家代理商。1959年,陳其昌連同劉浩清等其他香港知名商界人士創辦中藝公司,經營中國書畫,玉石,雕刻和刺繡等工藝品,推廣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精粹。陳先生因工作關係經手眾多藝術品,亦培養出獨到品味和眼光,從中選取佳作購藏,形成頗具特色之私人收藏,數量非巨,但皆具特色,本幅林風眠《戲曲人物》即是其中佼佼者。
《戲曲人物》一作於四尺畫面中呈現四位人物,於同類題材中所見較少。淡黃色的幕布背景下,四位旦角長袖起舞,姿態與神情各異,左右二人動作及眼神均指向畫面中心,形成一種緊湊的佈局。而中間二人前後分置,面向觀眾,整幅畫面錯落有致。畫面中人物多由簡約塊面構成,色彩鮮明各異,而群紗飄逸透明,富有立體主義色彩。畫面前景中隱約描繪出蓮燈的形象,題材或許衍生自畫家最為熱衷表現的京劇《寶蓮燈》。林風眠自抗戰結束寓居上海時對京劇產生興趣,開啟此一題材的創作。此作中不論人物表現抑或總體佈局均極為嚴謹克制,但畫面氣氛濃郁、層次分明,符合畫家上海時期此題材的表現手法,而與晚年充滿粗獷線條的表現主義風格大為不同。畫面由此表現出的協調與典雅,正是此時期畫家孜孜以求的藝術品質。
《戲曲人物》一作於四尺畫面中呈現四位人物,於同類題材中所見較少。淡黃色的幕布背景下,四位旦角長袖起舞,姿態與神情各異,左右二人動作及眼神均指向畫面中心,形成一種緊湊的佈局。而中間二人前後分置,面向觀眾,整幅畫面錯落有致。畫面中人物多由簡約塊面構成,色彩鮮明各異,而群紗飄逸透明,富有立體主義色彩。畫面前景中隱約描繪出蓮燈的形象,題材或許衍生自畫家最為熱衷表現的京劇《寶蓮燈》。林風眠自抗戰結束寓居上海時對京劇產生興趣,開啟此一題材的創作。此作中不論人物表現抑或總體佈局均極為嚴謹克制,但畫面氣氛濃郁、層次分明,符合畫家上海時期此題材的表現手法,而與晚年充滿粗獷線條的表現主義風格大為不同。畫面由此表現出的協調與典雅,正是此時期畫家孜孜以求的藝術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