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梯田種水稻,田裡灌滿水,一片明亮,四川人謂之鏡子田。偌大的鏡子照誰?照天空。莫道水田僅是水,其間反映了微妙的天空,天光雲影共徘徊。”
吳冠中
吳冠中出生於魚米之鄉江蘇,對水網密佈、河道縱橫的水鄉形成揮之不卻的童年記憶。除了白牆黑瓦的江南村落,水田亦是畫家執著追求的題材。水田被四川人稱為鏡子田,吳冠中七十年代初前往四川、廣西等地寫生,對這一聚自然與人工為一體的景象尤為著迷,創作出多幅水田油畫作品,自七十年代末後轉以水墨表現,自稱“或者索興揚棄水光天色之色彩變化,既避免了油色之滯凝,更著力於發揮線之盤旋與疏密,當又可創造另一番境界與腔調,這便是我經常將油畫水田移植進水墨的初衷。”
本幅作品不論尺幅還是畫面豐富程度上均是這一題材的佳作。畫面設色清新淡雅,全幅最突出奪目處即是用淡綠色或點染或筆刷,表現出水田間的植被,以及倒影在水面上的效果,這連同流動的線條以及淡墨刷出的梯田肌理,共同創造出亦真亦幻的奇妙景象。在此基礎上,畫家略施墨彩,以極簡的方式表現散佈的村舍,標誌性的排筆刷淡墨表現遠山,突出水田的高度落差,點線面之間形成了色彩和光影上的交響,正達到了“天光雲影共徘徊”的效果。
吳冠中
吳冠中出生於魚米之鄉江蘇,對水網密佈、河道縱橫的水鄉形成揮之不卻的童年記憶。除了白牆黑瓦的江南村落,水田亦是畫家執著追求的題材。水田被四川人稱為鏡子田,吳冠中七十年代初前往四川、廣西等地寫生,對這一聚自然與人工為一體的景象尤為著迷,創作出多幅水田油畫作品,自七十年代末後轉以水墨表現,自稱“或者索興揚棄水光天色之色彩變化,既避免了油色之滯凝,更著力於發揮線之盤旋與疏密,當又可創造另一番境界與腔調,這便是我經常將油畫水田移植進水墨的初衷。”
本幅作品不論尺幅還是畫面豐富程度上均是這一題材的佳作。畫面設色清新淡雅,全幅最突出奪目處即是用淡綠色或點染或筆刷,表現出水田間的植被,以及倒影在水面上的效果,這連同流動的線條以及淡墨刷出的梯田肌理,共同創造出亦真亦幻的奇妙景象。在此基礎上,畫家略施墨彩,以極簡的方式表現散佈的村舍,標誌性的排筆刷淡墨表現遠山,突出水田的高度落差,點線面之間形成了色彩和光影上的交響,正達到了“天光雲影共徘徊”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