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G DAQIAN (1899-1983)
ZHANG DAQIAN (1899-1983)
1 更多
亞洲重要私人收藏 (LOT 1080)
張大千

碧塘白荷

細節
張大千
碧塘白荷
設色紙本 鏡框 一九八〇年作
86 x 84.5 cm. (33 7⁄8 x 33 1⁄4 in.)
題識: 白板小橋通碧塘,無闌無檻鏡中央。
野香留客晚還立,三十六鷗世界涼。
六十九年(1980)庚申秋七月,摩耶精舍。八十二叟爰。
鈐印:摩耶精舍、張爰之印、大千居士、己亥己巳戊寅辛丑、大千豪髮
來源
原藏家直接得自畫家;
香港佳士得,中國近現代畫,2018年11月26日,編號1235。
拍場告示
Please note the correct dimension in inch should be “33 7⁄8 x 33 1⁄4 in.”
請注意:
此作品正確英制尺寸應為33 7⁄8 x 33 1⁄4 英吋。

榮譽呈獻

Carmen Shek Cerne (石嘉雯)
Carmen Shek Cerne (石嘉雯) Vice President, Head of Department, Chinese Paintings

拍品專文

本幅創作於1980年,是畫家寓居臺灣時期,以石青石綠創製的潑彩荷花之典範。
時至七十年代末,張大千運用潑墨潑彩技法已有二十餘年,技法可謂爐火純青。然而寓居臺灣,面對故鄉親朋和華人觀眾,張大千在潑墨山水中有意添加寫實具象元素,避免畫面過於抽象,不符華人品味。然而,此時期的荷花作品卻不減奔放自由,畫家以更加自信的姿態無所拘束地創作一生最中意之題材。《碧塘白荷》創作於畫家晚年,集中反映了畫家六十年藝途所積累的經驗與技法。
本幅潑彩荷花原屬張大千之臺灣友人藏家。據藏家憶述當年與大千之間的對話,大千曾表示這幅作品對他有著特殊意義。在此作中,大千做了幾個新的嘗試。正方形畫面構圖有別於以往大千荷花系列作品以垂直或水平式的長方形構圖結構,在畫面的佈局上是一種嶄新的挑戰。
在創作時,大千想像著自己躺在荷花池底向天空望去,此時光線穿透水面時因水面波動而產生的層次變化映入眼簾。濃重的石青石綠在畫面中流動交融,正如盛夏時節“接天蓮葉無窮碧”的效果。大千使用了較厚的畫紙創作,並用小指指甲將部分畫紙刮掉薄薄一層,令色彩產生濃淡厚薄之變化。一盞荷葉從左側穿出水面,色彩逐漸變淡,仿佛從水底看到隱約穿透水面的光線。而潔白荷花浮於右上,若隱若現,典雅從容。畫家在左側題識,“三十六鷗世界涼”,讀後更仿佛身置盛夏荷塘之畔,有如微風拂面之感。透過這種特殊創作方式,大千於畫面中精確地表達出光線層次的變化,讓人感受到荷塘的清新雅適與光影幻化。
張大千晚年將其大潑墨潑彩山水畫的創作技法融入荷花創作之中。大片水墨與石青、石綠的交疊、融合,色、墨隨著水分的擴散而流動瀰漫於整幅畫面之間,使得整幅畫營造出荷塘中薰風沖和、綠水清豔的自然之美,成為畫家晚年潑彩荷花中別具一格的典例。

更多來自 中國近現代及當代書畫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