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G DAQIAN (1899-1983)
香港私人收藏 (LOTS 1083-1090)
張大千

許掾像

細節
張大千
許掾像
設色紙本 鏡框 一九四一年作
102 x 39.5 cm. (40 1⁄8 x 15 1⁄2 in.)
題識:
許掾好遊山水,而體便登陟。
時人云:“非徒有勝情,實有濟勝之具。”
辛巳(1941年)二月寫於沱水邨居,爰。
鈐印:張爰、大千大利
更多詳情
萬千氣象:張大千前期作品專輯 (LOTS 1083-1092)
大千先生一生傳奇,藝途絢爛多姿,研究學者多以時間界限分期,將二、三十年代,至敦煌之行前,定為早期。此一時期,張大千海上拜師,從明清入手,上追宋元,臨摹學習古人,奠定堅實基礎。此一時期的大千師法各家,作品呈現多的面貌。
本輯含香港私人收藏張大千早年作品四件。藏家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於滬上經商,有心購藏名家書畫,以抵禦通脹及政局動蕩。1949年後,藏家來港,將部分藏品一併攜來,精心保存超過半個世紀,其中最為矚目的乃一批創作於三、四十年代之張大千作品。《松下高士》
(編號1085)乃三十年代之典型人物作品人物筆法精細,線條圓淳,取法石濤,整體呈現清逸的風姿。《秋水春雲》(編號1090)則為創作於1935年之青綠山水,構圖疏朗,景致開闊,其青綠及赭石賦色之法可窺四十年代之風格。進至四十年代初,張大千前往敦煌研習,畫風逐漸走向轉變。《阮咸像》(編號1083)和《許掾像》(編號1084)均表現魏晉名士,畫幅、構圖和裝裱相似,許是一組對屏。按照《許掾像》之紀年,相信兩作同寫於1941年春,應為張大千再次啟程前往敦煌之前。兩作中高士所用線條剛勁,轉折有力,巾帽賦色濃麗,開面已有四十年代典型的雍容典雅之態,與三十年代清新飄逸的風格不同。
《臨大滌子山水》(編號1091)與《仿石濤山水冊頁》(編號1092)則顯示大千對石濤的崇拜。在四僧之中,石濤對大千的影響最大,傳世的石濤畫跡,多有張大千過手或臨摹。李德延教授舊藏的山水中堂巨軸高逾十尺,畫中山巒層疊而上,草木秀潤華滋,盡顯石濤面貌,然而相較於石濤率意奔放的筆墨風格,大千在此作中表現出清新秀麗的一面。此作創作於1926年,張大千彼時未及而立之年,煌煌巨作之中可見其學習古人亦挑戰古人的雄強魄力。本輯作品所呈現的多樣面貌,正是張大千藝術起步道路上萬千氣象的一個縮影,而這種多樣性,最終成就了畫家藝術生涯中的大千世界。

榮譽呈獻

Carmen Shek Cerne (石嘉雯)
Carmen Shek Cerne (石嘉雯) Vice President, Head of Department, Chinese Paintings

拍品專文

許掾,本名許詢,東晉名士,曾被晉明帝徵作司徒掾(漢晉時期官職名,司徒的屬官),世人又稱許掾。許掾出身名門,頗有才藻,但好遊山水,終生不仕,因此成為“清談派”的代表人物,在歷代文人心中佔有重要位置。
本作與編號1083號張大千《阮咸像》皆表現魏晉名士,題材相似,畫面佈局與題款風格頗有遙相呼應之態,而用紙、用墨以及裝裱形式亦同,相信應屬同一組創作中之一對。

更多來自 中國近現代及當代書畫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