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抗戰爆發後,徐悲鴻先隨中央大學西遷重慶,旋即於1938年末取道桂林,沿西江東下出國,意欲南下星馬。11月中旬,徐氏抵達香港,留港期間,廣晤好友,多有餐飲聚會活動,並假馮平山圖書館舉辦“中國名畫展覽”,介紹近作。
此幅《奔馬》即是居港時期作品。畫中駿馬四蹄騰空,馳驅向前,下繪疾風勁草,馬首回顧,畫面充滿動勢,仿佛奔騰躍出紙面。徐氏善於畫馬,抗戰軍興後更是筆耕不輟,因馬在中國文化中有堅毅不屈、驍勇善戰之美名,畫家於作品中多題相關詩句,呼應畫面,以畫題喻時事,鼓勵國人。
然細讀本幅,不見此種詩句。本幅依題識作於1938年12月20日深夜,是日畫家應法國友人邀請赴宴,飲濃咖啡兩杯,夜晚則輾轉難眠,又自言“憂緒縈懷”,索性起身作畫,寫成此幅,不知不覺已然天明。本幅乃飽含畫家細膩感情之作。回看彼時畫家境遇,除憂憤於國難,亦陷於感情糾葛之中,家國之事,難與人言,一眾思緒轉換成畫筆呈現於紙面,使本幅成為同類題材中之特別,亦成為觀者了解畫家內心的窗口。
此幅《奔馬》即是居港時期作品。畫中駿馬四蹄騰空,馳驅向前,下繪疾風勁草,馬首回顧,畫面充滿動勢,仿佛奔騰躍出紙面。徐氏善於畫馬,抗戰軍興後更是筆耕不輟,因馬在中國文化中有堅毅不屈、驍勇善戰之美名,畫家於作品中多題相關詩句,呼應畫面,以畫題喻時事,鼓勵國人。
然細讀本幅,不見此種詩句。本幅依題識作於1938年12月20日深夜,是日畫家應法國友人邀請赴宴,飲濃咖啡兩杯,夜晚則輾轉難眠,又自言“憂緒縈懷”,索性起身作畫,寫成此幅,不知不覺已然天明。本幅乃飽含畫家細膩感情之作。回看彼時畫家境遇,除憂憤於國難,亦陷於感情糾葛之中,家國之事,難與人言,一眾思緒轉換成畫筆呈現於紙面,使本幅成為同類題材中之特別,亦成為觀者了解畫家內心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