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RGE CONDO (B. 1957)
GEORGE CONDO (B. 1957)
1 更多
On occasion, Christie's has a direct financial int… 顯示更多
喬治· 康多 (B. 1957)

放空

細節
喬治· 康多
喬治· 康多 (B. 1957)
放空
壓克力 炭筆 粉彩 畫布
133.3 x 110.5 cm. (52 1⁄2 x 43 1⁄2 in.)
2014-2015年作
款識:‘Condo 2014-5’(右上)
來源
紐約 Skarstedt畫廊
私人收藏 (源藏者購自上述畫廊)
現藏者購自上述來源
注意事項
On occasion, Christie's has a direct financial interest in the outcome of the sale of certain lots consigned for sale. This will usually be where it has guaranteed to the Seller that whatever the outcome of the auction, the Seller will receive a minimum sale price for the work. This is known as a minimum price guarantee. This is such a lot.

榮譽呈獻

Jacky Ho (何善衡)
Jacky Ho (何善衡) Senior Vice President, Deputy Head of Department

拍品專文

喬治·康多大膽而絢麗的畫作極致彰顯了他在當代人物畫像上獨樹一幟的風格。 康多從古典大師作品中汲取靈感,並糅合波普藝術美學,創造出獨特而個性張 揚的畫作。康多創造了其標誌性的「人工現實主義」(artificial realism), 他的代表作品凝聚了幾個世紀以來繪畫傳統之精華,將經典繪畫流派中的元素 與主題融入作品中。他的作品前衛而當代,飽含藝術史內涵,亦致敬對其影響 深遠的藝術巨匠,如巴勃羅·畢加索、安迪·沃荷、及尚·米榭·巴斯奇亞等。

在本幅《凝望宇宙》中,康多以不同色彩的幾何平面拼湊出怪誕的女性面部。 有如畢加索之立體主義,在表層一系列平面化的形狀下,女人的面部特徵盡 顯:巨大的眼睛、突出一隻耳、突出的顴骨、伸長的脖子、以及暴露的牙齒。 畫家好似以一幅充滿古怪形狀的拼圖拼出女性的面部。康多以「素描繪畫」 (drawing painting)的風格將線條飛舞的人物置於泡泡糖粉色之背景上。 此種表現手法讓人聯想到阿希爾·戈爾基(Arshile Gorky)1940 年代風景畫 中之色塊水彩;又使人想起威廉·德·庫寧(Willem de Kooning)之早期抽象 畫中以猛烈筆觸衝撞而出之肌體。

康多於藝術史傳統與技術之上,為立體主義視覺圖式獨創出當代主義之鋒芒。 他對繪畫有著獨特的理解於實踐。康多善於融會包括畢加索、維拉斯奎茲 (Velázquez)、馬諦斯(Matisse)、及湯伯利(Twombly)等藝術大家 之多種技術,且深入研究古典大師的繪畫技巧。他擅長以當代風格驚人地呈現 大眾熟知場景,其作品充滿了引人入勝之魅力。正如卡爾文·湯姆金斯(Calvin Tomkins)所言,康多「將前人之語彙、方法和技術應用於他們未曾描繪的 主題中」(卡爾文·湯姆金斯,Portraits of Imaginary People,《紐約客》, 2011 年)。

然而,康多堅稱,其作品傳達的人物心理狀態與他人物造型有著同等重要之地 位。「我將我的創作形容為心理立體主義,」他說道,「畢加索同時從四個角 度繪畫一把小提琴,我則以四種心理狀態處理題材。四種狀態可以同時出現, 正如你偶然瞥見一輛巴士,有的乘客因電話另一頭的笑話而大聲歡笑,有的在 呼呼大睡,而有的卻在哭泣——我要將這所有的狀態都放在同一張臉上」(喬 治· 康多, 引自S· 傑弗裡斯,George Condo: ‘I was delirious. Nearly Died’,《衛報》,2014 年2 月10 日)。

康多將自己濃厚的藝術史修養與對當代心理狀態的深入理解有機結合,在當代 人像畫上開創了自己獨樹一幟的表現形式。「(他)經常參照維拉斯奎茲和馬 奈(Manet)的作品,亦從格勒茲(Greuze)、福拉歌納(Fragonard)、 德拉克羅瓦(Delacroix)和哥雅(Goya)處汲取靈感,更是多次致敬畢加 索。他所感興趣的是繪畫的功能、幻想的製造和故事的傳達。然而不論他對 傳統的致敬如何之重要, 這都並不構成他作品最本質的面目。」(M·佈雷 姆,Tradition as Temptation. An Approach to the ‘George Condo Method’,來自T·克萊茵,George Condo: One Hundred Women,收 錄於薩爾斯堡現代藝術博物館展覽目錄,2005 年,19–20 頁)。康多的每一 幅作品都努力構建和展示一個主題。這個主題往往與學院派繪畫相隔甚遠,卻 依然攝人心魂。觀賞者能看到明顯的視覺比喻,卻難以說出確切的聯繫。康多 爐火純青地將自己的影響力與對經典的致敬寓於畫作之中,鮮活地創造了屬於 自己的獨特視覺語言。

更多來自 二十及二十一世紀藝術 晚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