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我們的確生活在一個『大家庭』中。在這個 『家』裡,我們需要學會如何面對各種各樣的血緣 關係——親情的、社會的、文化的等等,在各種各 樣的『遺傳』下,『集體主義』的觀念實際上已經 深化在我們意識中,形成某種難以擺脫的情結。」 張曉剛
《血緣:大家庭》系列作品意蘊深厚,張曉剛將本土文化與當代藝術的政治 波普手法巧妙融合,切入中國當代歷史的精神內核,創作出特徵鮮明的臉譜 化肖像作品,在成就備受肯定、最具個人風格的畫面表述的同時,也達成了 其藝術生涯之巔峰。
自93 年開始,張曉剛以文革時期的老照片為素材,創作「血緣:大家庭」系 列。他運用西方照相繪畫主義的藝術手段,將全家福老照片中人物肖像的臉 都做了同質化的處理:木吶、沉默、面無表情。一張張全家福中的人物均由 可以辨識的身份轉化為一個個觀念性的形象,他們各自原有的個人特徵都被 以細膩純熟的筆觸簡化到不能再單純的統一形態,是對那個集體主義意識占 絕對統治地位的時代的真實寫照。《血緣:大家庭 第九號》的主人公們一如 既往地擁有相似的鵝蛋臉、杏眼、單眼皮、細小嘴巴等等特徵;人物之間的 差異被刻意模糊,凸顯了一種絕非偶然的共性。談及創作初衷,張曉剛說道: 「我逐步認識到,在那些標準化的『全家福』中,打動我的除了那些歷史背 景之外,正是那種模式化的『修飾感』。其中包含著中國俗文化長期以來所 特有的審美意識,比如模糊個性、『充滿詩意』的中性化美感等等。另外, 家庭照這一類本應屬於私密化的符號,卻也同時被標準化、意識形態化了。」
在本作中,藝術家同樣通過獨特的肖像符號,傳遞了一種潛伏內在的精神狀 態。五十年代的中國社會被革命意識主導,由於政治上的需要而出現的「人 民公社」以及種種的單位化制度和政治運動,強烈地震盪了中國的傳統家族 結構,一個比傳統更需要具體執行的制度把每一個人的衣食住行都緊密地捆 綁在一起,「單位」取代「家庭」成為左右個人命運的標尺,而人們在高度 政治化的環境中似乎別無選擇。我們無法確認《血緣:大家庭 第九號》中的 三位主人公是否來自同一個血親家庭,但大家都無疑生活在同樣的「革命大 家庭」之中,扮演著社會主義制度下另一個家庭成員角色。在革命思想的主 導下,人人都以同志稱呼,大家都是革命的兒女。畫中幾條穿梭遊走的紅線 穿過人物身體,把畫面中所有的人、所有的物件都聯繫在一起,暗示著彼此 之間的緊密關係,它們既是血管、血脈、生命的象徵,也可能是文革時期政 治意識形態方面的代表。而人物臉上的胎記,它們像是一種時間策略,暗示 著老照片上可能留下的污漬,或是上一代人遺留下來的某種觀念意識,政治 意識形態影響在每個人身上烙下了難以磨滅的記憶與印記。
《血緣:大家庭》系列作品意蘊深厚,張曉剛將本土文化與當代藝術的政治 波普手法巧妙融合,切入中國當代歷史的精神內核,創作出特徵鮮明的臉譜 化肖像作品,在成就備受肯定、最具個人風格的畫面表述的同時,也達成了 其藝術生涯之巔峰。
自93 年開始,張曉剛以文革時期的老照片為素材,創作「血緣:大家庭」系 列。他運用西方照相繪畫主義的藝術手段,將全家福老照片中人物肖像的臉 都做了同質化的處理:木吶、沉默、面無表情。一張張全家福中的人物均由 可以辨識的身份轉化為一個個觀念性的形象,他們各自原有的個人特徵都被 以細膩純熟的筆觸簡化到不能再單純的統一形態,是對那個集體主義意識占 絕對統治地位的時代的真實寫照。《血緣:大家庭 第九號》的主人公們一如 既往地擁有相似的鵝蛋臉、杏眼、單眼皮、細小嘴巴等等特徵;人物之間的 差異被刻意模糊,凸顯了一種絕非偶然的共性。談及創作初衷,張曉剛說道: 「我逐步認識到,在那些標準化的『全家福』中,打動我的除了那些歷史背 景之外,正是那種模式化的『修飾感』。其中包含著中國俗文化長期以來所 特有的審美意識,比如模糊個性、『充滿詩意』的中性化美感等等。另外, 家庭照這一類本應屬於私密化的符號,卻也同時被標準化、意識形態化了。」
在本作中,藝術家同樣通過獨特的肖像符號,傳遞了一種潛伏內在的精神狀 態。五十年代的中國社會被革命意識主導,由於政治上的需要而出現的「人 民公社」以及種種的單位化制度和政治運動,強烈地震盪了中國的傳統家族 結構,一個比傳統更需要具體執行的制度把每一個人的衣食住行都緊密地捆 綁在一起,「單位」取代「家庭」成為左右個人命運的標尺,而人們在高度 政治化的環境中似乎別無選擇。我們無法確認《血緣:大家庭 第九號》中的 三位主人公是否來自同一個血親家庭,但大家都無疑生活在同樣的「革命大 家庭」之中,扮演著社會主義制度下另一個家庭成員角色。在革命思想的主 導下,人人都以同志稱呼,大家都是革命的兒女。畫中幾條穿梭遊走的紅線 穿過人物身體,把畫面中所有的人、所有的物件都聯繫在一起,暗示著彼此 之間的緊密關係,它們既是血管、血脈、生命的象徵,也可能是文革時期政 治意識形態方面的代表。而人物臉上的胎記,它們像是一種時間策略,暗示 著老照片上可能留下的污漬,或是上一代人遺留下來的某種觀念意識,政治 意識形態影響在每個人身上烙下了難以磨滅的記憶與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