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裸女、花卉及動物,是常玉藝術創作的三大主題。若說裸女作品承載其對於現代東方美形態的美學創新;花卉作品代表其對於文人繪畫的精神的詠嘆;動物作品則是藝術家內心情感暗喻式的自然流露。市場上流通的常玉油畫本就稀少,90年代至今,純動物主題的油畫作品僅釋出30幅,其中孤品《八尾金魚》在2020年佳士得香港拍場,以1億7千萬港幣榮登藝術家動物系列拍賣紀錄榜首,可見全球頂級藏家對這一主題極為鍾情。是次登場的常玉油畫《花鹿》即為藝術家動物主題的珍稀代表作,據藝術家全集,近三百件油畫作品中,僅有兩幅以鹿為畫題,而本畫中的小花鹿周身佈滿浪漫的粉色斑點,絕對是藝術家四十年創作生涯中獨一無二之作。現任藏家自1995年購得本畫起,如獲至寶般地珍藏至今近30年,如今再次榮獻拍場,對於全球藏家而言,實屬一期一會之際遇。
鹿,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和地位,它從最早游牧民族眼中的圖騰,到敦煌壁畫中「九色鹿」的神獸形象,演變至今因諧音「福祿壽喜」中的「祿」,而成為集吉祥寓意為一體的符號,它的形象承載了這個民族對於善與美的共同嚮往。常玉對花鹿這一形象亦非常喜愛,在其1934年於荷蘭凡萊畫廊舉行的展覽告示上就印有他親繪的一隻小花鹿(見插圖)。
《花鹿》創作於1930至1940年代,完美結合了常玉以「油畫之生韻,水墨之神氣」所呈現的獨特藝術風格,在用筆、色彩和空間處理上,既沿承了西方現代藝術思維和探索脈絡,又體現了東方的美學元素。就作畫技法而言,常玉一直貫徹「簡化、再簡化」的追求,但簡化並不意味著平淡,而是以最純粹的線條和用色來表達內心最深刻的情感。《花鹿》中,黑色線條簡單幾筆即勾勒出盤臥的小花鹿,簡練而充滿活力;它不同於中國傳統畫賦予鹿的溫順形象,頭微偏向一側,眼神堅定自在的同時帶有些許戲謔的意味,與八大山人筆下眼神犀利的鹿頗有異曲同工之妙;它通體透白,伴隨生動的粉紅花點,在純黑背景「留白」式的襯托下,宛若一尊發光的神獸,陷入了無邊無際、甚至超越時空的意識界內,像藝術家本人一般無拘無束、率性自由,展現出一種凌駕世俗的靈性力量。
鹿,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和地位,它從最早游牧民族眼中的圖騰,到敦煌壁畫中「九色鹿」的神獸形象,演變至今因諧音「福祿壽喜」中的「祿」,而成為集吉祥寓意為一體的符號,它的形象承載了這個民族對於善與美的共同嚮往。常玉對花鹿這一形象亦非常喜愛,在其1934年於荷蘭凡萊畫廊舉行的展覽告示上就印有他親繪的一隻小花鹿(見插圖)。
《花鹿》創作於1930至1940年代,完美結合了常玉以「油畫之生韻,水墨之神氣」所呈現的獨特藝術風格,在用筆、色彩和空間處理上,既沿承了西方現代藝術思維和探索脈絡,又體現了東方的美學元素。就作畫技法而言,常玉一直貫徹「簡化、再簡化」的追求,但簡化並不意味著平淡,而是以最純粹的線條和用色來表達內心最深刻的情感。《花鹿》中,黑色線條簡單幾筆即勾勒出盤臥的小花鹿,簡練而充滿活力;它不同於中國傳統畫賦予鹿的溫順形象,頭微偏向一側,眼神堅定自在的同時帶有些許戲謔的意味,與八大山人筆下眼神犀利的鹿頗有異曲同工之妙;它通體透白,伴隨生動的粉紅花點,在純黑背景「留白」式的襯托下,宛若一尊發光的神獸,陷入了無邊無際、甚至超越時空的意識界內,像藝術家本人一般無拘無束、率性自由,展現出一種凌駕世俗的靈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