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在所有色彩中,白色最為凡俗,卻又最偉大;它最蒼茫,卻又最繽紛。」 - 林壽宇
《繪畫浮雕》 是台灣藝術家林壽宇藝術生涯巔峰時期最具代表性的系列之一。 他將雕塑的創作理念與繪畫的語言兩相糅合,於平面上描繪三重維度,從對色彩與幾何的精確把握中塑造出多重的錯視效果。 這樣的高超技法讓林壽宇的繪畫風格在藝術史當中獨樹一幟。
這幅作品完成於1965至1966年間,是林壽宇創作《繪畫浮雕》系列之初的一幅經典之作。藝術家在畫布上施以層層白色油彩,並將鋁製方塊附著於其上,創造出尺寸形狀各異的多個矩形塊面,當它們被藝術家精妙地並置在一起時,一種強烈的視覺縱深感隨之產生,為畫面注入無限活力。 近距離細看,每個方塊均處於各自高低不一的平面之上,每一層的空間性清晰可感。林壽宇在畫布上對二維空間的超越自然而然地令人聯想到另一位二十世紀的極簡主義藝術家──盧齊歐·封塔納。 雖然兩位藝術家不約而同地「對畫布進行雕刻」,他們的創作方法卻大相徑庭:為突破二維平面的限制,封塔納劃破畫布來揭示藏於其下的深度;與之相反,林壽宇選擇了向外構建,在畫布之上創造出精美優雅的層次,賦予作品以物質性和豐富的空間關係。和封塔納的作品類似,林壽宇的繪畫同樣超越了傳統的繪畫表面,拓寬了這一藝術形式的可能性,在他的畫布上創造出了可視可感的多重感官體驗。
在作品中使用鋁條是林壽宇在創作《繪畫浮雕》系列初期採用的手法之一。 作為一名訓練有素的建築師,林壽宇巧妙地吸收了他從建築設計中習得的知識,並將其注入了現代藝術。林壽宇的另一個標誌性特徵是他對白色的使用。 白色在20世紀藝術史中享有經典色的地位。 一方面是出於白色在建築中的廣泛使用,林壽宇深受其影響,另一方面是因為它扮演著統一世間萬物的角色,具有特定的文化意涵。 白色代表著純潔無暇的觀念,在象徵無限的同時也指向極簡。1966年,藝術家胡安·米羅拜訪了林壽宇在倫敦的工作室,他用一句話精練地總結了對林壽宇的評價:「在白色的世界裡,無人可望其項背。」對林壽宇而言,白色是包羅萬象的顏色,當聯繫到自身的中國血脈,他將「留白」這一重要的藝術實踐視作中國傳統水墨畫的根基和本質。 如若透過這樣的傳統觀念理解他的作品,我們會看到東方哲學中「一生萬物」和現代西方藝術中「少即是多」的觀念合流,因此,白色成為了東西方文化與精神共有的表達載體。
從1950年代對半抽象景觀的早期研究開始,直至1960年代終於抵達極簡幾何抽象主義的高峰,林壽宇將其一生灌注於對《繪畫浮雕》觀念的無限精進與追求當中。在他碩果累累的藝術生涯里,林壽宇曾經多次參加歐洲最具開創性的展覽,譬如1964年在德國卡塞爾舉辦的第三屆文獻展,極簡主義藝術自此開始得到歐洲藝術界的關注。 他的作品也被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和機構收藏,如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羅馬現代藝術博物館。 值得一提的是,《1967-1968年的雙聯畫》正在台北故宮博物院展出。該作品購於1983年,是台北故宮博物院的第一件當代藝術館藏。當前拍品最早購自倫敦的馬樂伯畫廊,它完美凝結了林壽宇在哲學和藝術上的突破性成就,實為不可錯過的經典之作。
《繪畫浮雕》 是台灣藝術家林壽宇藝術生涯巔峰時期最具代表性的系列之一。 他將雕塑的創作理念與繪畫的語言兩相糅合,於平面上描繪三重維度,從對色彩與幾何的精確把握中塑造出多重的錯視效果。 這樣的高超技法讓林壽宇的繪畫風格在藝術史當中獨樹一幟。
這幅作品完成於1965至1966年間,是林壽宇創作《繪畫浮雕》系列之初的一幅經典之作。藝術家在畫布上施以層層白色油彩,並將鋁製方塊附著於其上,創造出尺寸形狀各異的多個矩形塊面,當它們被藝術家精妙地並置在一起時,一種強烈的視覺縱深感隨之產生,為畫面注入無限活力。 近距離細看,每個方塊均處於各自高低不一的平面之上,每一層的空間性清晰可感。林壽宇在畫布上對二維空間的超越自然而然地令人聯想到另一位二十世紀的極簡主義藝術家──盧齊歐·封塔納。 雖然兩位藝術家不約而同地「對畫布進行雕刻」,他們的創作方法卻大相徑庭:為突破二維平面的限制,封塔納劃破畫布來揭示藏於其下的深度;與之相反,林壽宇選擇了向外構建,在畫布之上創造出精美優雅的層次,賦予作品以物質性和豐富的空間關係。和封塔納的作品類似,林壽宇的繪畫同樣超越了傳統的繪畫表面,拓寬了這一藝術形式的可能性,在他的畫布上創造出了可視可感的多重感官體驗。
在作品中使用鋁條是林壽宇在創作《繪畫浮雕》系列初期採用的手法之一。 作為一名訓練有素的建築師,林壽宇巧妙地吸收了他從建築設計中習得的知識,並將其注入了現代藝術。林壽宇的另一個標誌性特徵是他對白色的使用。 白色在20世紀藝術史中享有經典色的地位。 一方面是出於白色在建築中的廣泛使用,林壽宇深受其影響,另一方面是因為它扮演著統一世間萬物的角色,具有特定的文化意涵。 白色代表著純潔無暇的觀念,在象徵無限的同時也指向極簡。1966年,藝術家胡安·米羅拜訪了林壽宇在倫敦的工作室,他用一句話精練地總結了對林壽宇的評價:「在白色的世界裡,無人可望其項背。」對林壽宇而言,白色是包羅萬象的顏色,當聯繫到自身的中國血脈,他將「留白」這一重要的藝術實踐視作中國傳統水墨畫的根基和本質。 如若透過這樣的傳統觀念理解他的作品,我們會看到東方哲學中「一生萬物」和現代西方藝術中「少即是多」的觀念合流,因此,白色成為了東西方文化與精神共有的表達載體。
從1950年代對半抽象景觀的早期研究開始,直至1960年代終於抵達極簡幾何抽象主義的高峰,林壽宇將其一生灌注於對《繪畫浮雕》觀念的無限精進與追求當中。在他碩果累累的藝術生涯里,林壽宇曾經多次參加歐洲最具開創性的展覽,譬如1964年在德國卡塞爾舉辦的第三屆文獻展,極簡主義藝術自此開始得到歐洲藝術界的關注。 他的作品也被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和機構收藏,如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羅馬現代藝術博物館。 值得一提的是,《1967-1968年的雙聯畫》正在台北故宮博物院展出。該作品購於1983年,是台北故宮博物院的第一件當代藝術館藏。當前拍品最早購自倫敦的馬樂伯畫廊,它完美凝結了林壽宇在哲學和藝術上的突破性成就,實為不可錯過的經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