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在五十年代興起的新水墨藝術運動中,呂壽琨逐漸成為領軍人物。自1948年來港,呂壽琨在其後三十年的人生中,全心致力於創作、寫作和教育。呂壽琨在課堂上充滿熱情與投入,令一眾學生印象深刻,並且終生受益。呂氏的眾多學生,包括王無邪,周綠雲,梁巨廷,徐子雄和譚志成,日後於二十世紀下半頁均成為香港舉足輕重的畫家,設計師,策展人及藝術教育者。香港的國際化地位,使得呂壽琨早於1962年開始於英國及世界各地舉辦展覽,將水墨藝術新面貌呈現給國際觀眾。
呂壽琨的藝術生涯中,香港亦推動多項措施推動藝術發展及藝術教育。1962年,香港博物美術館成立,成為香港首間公立美術展覽館。1965年,香港中文大學校外進修部成立,呂壽琨於此授業多年。呂氏課堂中當年初出茅廬的藝術家,日後以同樣的精神繼續哺育下一代畫家。1960年代後期,呂壽琨同學生創立元道畫會及一畫會,並吸引同道畫家,進行藝術交流及舉辦展覽。
《禪》作於一九七〇年,當時呂壽琨的抽象風格處於不斷演變的階段。在呂氏生命最後十年創作的禪畫 系列中,此幅尤其為濕筆作品的代表作。畫面上筆墨流動、透明、極具活力,皆因畫家自由地將水灑於紙上,以稀釋墨汁、顏色,展現獨特的質感。雖然禪 畫有不同的面目,但總是以蓮花為主題,象征佛家永恆、純潔與佛性。呂壽琨的濕筆作品筆觸雄渾有力,具有極強的表現力,將藝術家的內心世界表現得淋漓盡致。畫筆蘸水、墨後,以不同的筆觸落於紙上,紅色的蓮花花瓣、水中的倒影與荷塘在墨氣的融合下貫通為一體,讓觀者深思呂壽琨終身追求的禪意。
呂壽琨的藝術生涯中,香港亦推動多項措施推動藝術發展及藝術教育。1962年,香港博物美術館成立,成為香港首間公立美術展覽館。1965年,香港中文大學校外進修部成立,呂壽琨於此授業多年。呂氏課堂中當年初出茅廬的藝術家,日後以同樣的精神繼續哺育下一代畫家。1960年代後期,呂壽琨同學生創立元道畫會及一畫會,並吸引同道畫家,進行藝術交流及舉辦展覽。
《禪》作於一九七〇年,當時呂壽琨的抽象風格處於不斷演變的階段。在呂氏生命最後十年創作的禪畫 系列中,此幅尤其為濕筆作品的代表作。畫面上筆墨流動、透明、極具活力,皆因畫家自由地將水灑於紙上,以稀釋墨汁、顏色,展現獨特的質感。雖然禪 畫有不同的面目,但總是以蓮花為主題,象征佛家永恆、純潔與佛性。呂壽琨的濕筆作品筆觸雄渾有力,具有極強的表現力,將藝術家的內心世界表現得淋漓盡致。畫筆蘸水、墨後,以不同的筆觸落於紙上,紅色的蓮花花瓣、水中的倒影與荷塘在墨氣的融合下貫通為一體,讓觀者深思呂壽琨終身追求的禪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