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G DAQIAN (1899-1983)
1 更多
重要北美私人珍藏 (LOT 1099-1101)
張大千

秋山瑞靄

細節
張大千
秋山瑞靄
設色紙本 紙版鏡框 一九六八年作
61.6 x 94.5 cm. (24 1⁄4 x 37 1⁄8 in.)
款識:爰翁。
鈐印:大千唯印大年、戊申(1968年)
出版
《現代華筆作品巡迴展:張大千、王濟遠畫展》,史密森博物館,華盛頓,1970年,圖版27。
《美哉中華》畫報月刊,第34期,台北,1971年8月,第29頁。
展覽
紐約,Frank Caro Gallery,“張大千近作展”,1968年10月5-26日。
芝加哥,S. H. Mori Gallery,“張大千近作展”,1968年11月2-23日。
波士頓,Alberts-Langdon Gallery,“張大千近作展”,1968年11月30日-12月14日。
美國,華盛頓史密森博物館及全國巡展,“現代華筆作品巡迴展:張大千、王濟遠畫展”,1970年。
更多詳情
張大千1953年初首次美國之行,自阿根廷曼多洒昵燕樓出發,乘飛機到紐約與王己千(1907-2003)、王濟遠(1893-1975)等相聚一堂,把臂言歡。紐約作為國際大都市,當代藝術氣息最為敏銳,而大千旅居於此的摯友亦良多。此後在穿梭於南美、亞洲之間的旅程中,大千往往選擇在紐約停留。1963年他首個在北美的重要個人展覽,即選擇在紐約赫希爾.艾德勒畫廊舉行。到1960年代中期,大千首創的潑彩潑墨技法達致成熟,國際聲望漸盛。他對抽象藝術的探索,讓紐約品味獨到的藏家頗有共鳴。在大千眾多紐約知音之中,此次重要北美私人珍藏的原藏家伉儷實屬有遠見卓識而最早收藏大千潑彩作品的藏家之一。他們支持當代藝術發展,致力於保護歷史建築,也是紐約亞洲協會的活躍成員。他們通過大千好友王濟遠與大千結識之後,多次在家中接待大千。1972年大千三藩市回顧展舉行之時,藏家伉儷特意飛到西岸觀展。因此得藏大千精品良 多,大千贈送展覽圖錄也往往附有親筆簽名,可見藝術家與藏家之間的友誼。畫作自入藏始,一直保存在藏家家中,珍而重之。

榮譽呈獻

Carmen Shek Cerne (石嘉雯)
Carmen Shek Cerne (石嘉雯) Vice President, Head of Department, Chinese Paintings

拍品專文

《秋山瑞靄》寫於1968年,經過近十年的不斷錘煉,張大千對材料和技法的變革走入成熟期,潑墨潑彩更加得心應手。畫面左側以濃重石青石綠描繪山體植被,近景幾乎完全籠罩在翠綠之中。遠景以石青寫遠山,輔以筆墨勾勒,表現出煙雨淋漓之感。最巧妙是一襲煙嵐,沿著山谷蔓延開來,表現手法極為細膩。富有戲劇性的對比,畫面右側頓顯開闊舒朗,大千以粗筆勾勒延續山勢,筆勢肆意徜徉。畫家將較淡的色彩噴灑在白色紙張上,創造出煙雲靄靆,似舞非雪的神奇效果,完全突破了傳統藩籬,亦令人聯想到抽象表現主義大師傑克遜·波洛克(1912-1956)的作品。
作品完成之後,隨即入選大千於1968年舉辦的大型全國巡迴展。大千六十年代雖主要居住巴西八德園,然已經開始放眼世界藝術舞台的中心:美國。1967年夏天,兩場重要的展覽分別於斯坦福大學藝術博物館和商業性質的Laky畫廊舉辦,張大千於美國藝壇初試鋒芒。時至1968年,經過多次區域性展覽的介紹,大千認為登上全美舞台的時機已到,此年“張大千近作展”正式登場,於紐約、芝加哥、波士頓三地畫廊巡迴展出。本幅作品應為此次展覽特別繪製,其極富抽象的風格或許在大千眼中更為符合美國觀眾的品味,也更適合國際舞台。作品只於左下署“爰翁”二字,鈐二印,以極簡方式盡量符合西人傳統,避免影響畫面。1970年,應華盛頓史密森博物館之邀,王濟遠協同張大千籌辦“現代華筆作品巡迴展”,二人各揀選作品十五件,於該館及全美各大博物館巡展,本幅亦位列其中,展覽以介紹中國現代筆墨為宗旨,宣揚“獨立之精神,自由之光氣”,張大千連續兩次將此作選入全美巡迴展,顯示了作品於畫家心中的分量,更無疑是這位中國畫家登上世界舞台的宣言。

更多來自 中國近現代及當代書畫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