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本幅寫京劇傳統劇目“過五關”,此劇取材《三國演義》二十七回“美髯公千里走單騎,漢壽侯五關斬六將”,描述關公決意辭曹,掛印封金,帶著二位嫂嫂,留柬告辭,一路經過東嶺、洛陽、沂水、滎陽、黃河渡口等五處關隘,斬孔秀、孟坦、韓福、卞喜、王植、秦琪等六員曹將,脫險而出的故事。但見畫作,滿紙鋪滿,目光所及全是色彩與幾何形,人物隱約其間,可辨識者只有關公綠蟒青巾,扭頭右視,聳肩按刀,呈巍峨之勢,無人可敵,身後甘、麋二夫人面色蒼白;畫面左方白面藍鬚者,也許是那在鎮國寺設下伏兵欲對關羽加以謀害的六將之一卞喜,而其餘便只見青綾玄衫,紅線黃纓,盔頭披靠,刀光劍影,龍蛇相插,紅塵白羽,密不透風,一片混雜交疊,氣氛熾熱。
本幅與林風眠1950年代初《水漫金山》應創作於同一時期,兩幅作品異曲同工,都是畫家借鑒西方立體主義畫派的成功典範。林風眠視立體主義為印象派之後歐洲二十世紀最重要的藝術風格,他吸收立體主義在自然中抽取顏色、線條、平面,並主觀地安排組合,創造出心中圖像的方法,用這種方式來打破寫實的繪畫語言,一方面在色彩與幾何形狀間探索組合自己的畫面結構,一方面尋求在理性的藝術語言中表達內心生活與精神的可能。在《水漫金山》與本幅《過五關》中,他更是將時間的概念代入平面畫作,人物的先後出場,被上下層疊地表現,《過五關》一劇分二十場,每場主要人物不過一二,並無宏大場面,亦無激烈打鬥場面,而本幅呈現出一派混沌複雜,與其說是戲中某場某段,毋寧說是觀戲全場下來所得一種印象,在看似混亂的畫面中,林風眠表達出更真切的情感與感受。1952年11月他給潘其鎏的信中興奮地寫到:
“我用一種方法,就是看了舊戲之後,一場一場的故事人物,也一個一個把他折疊在畫面上,我的目的不是求物、人的體積感,而是求綜合的連續感,這樣畫起來並不難看,我決定繼續下去,在舊戲裡有新鮮豐富的色彩,奇怪的動作,我喜歡那原始的臉譜,畫了一共幾十張,很有趣,這樣一畫,作風根本改變得很厲害,總而言之,怪得會使許多朋友發呆,也許朋友會說我發狂了。”
畫家找到一種滿意的藝術語言,得意之情溢於言表。許多年後,畫家晚年重新將類似畫面重現筆下,卻又是另一種景象,更多主觀情感,而稍少理性的形式探索了。
本幅與林風眠1950年代初《水漫金山》應創作於同一時期,兩幅作品異曲同工,都是畫家借鑒西方立體主義畫派的成功典範。林風眠視立體主義為印象派之後歐洲二十世紀最重要的藝術風格,他吸收立體主義在自然中抽取顏色、線條、平面,並主觀地安排組合,創造出心中圖像的方法,用這種方式來打破寫實的繪畫語言,一方面在色彩與幾何形狀間探索組合自己的畫面結構,一方面尋求在理性的藝術語言中表達內心生活與精神的可能。在《水漫金山》與本幅《過五關》中,他更是將時間的概念代入平面畫作,人物的先後出場,被上下層疊地表現,《過五關》一劇分二十場,每場主要人物不過一二,並無宏大場面,亦無激烈打鬥場面,而本幅呈現出一派混沌複雜,與其說是戲中某場某段,毋寧說是觀戲全場下來所得一種印象,在看似混亂的畫面中,林風眠表達出更真切的情感與感受。1952年11月他給潘其鎏的信中興奮地寫到:
“我用一種方法,就是看了舊戲之後,一場一場的故事人物,也一個一個把他折疊在畫面上,我的目的不是求物、人的體積感,而是求綜合的連續感,這樣畫起來並不難看,我決定繼續下去,在舊戲裡有新鮮豐富的色彩,奇怪的動作,我喜歡那原始的臉譜,畫了一共幾十張,很有趣,這樣一畫,作風根本改變得很厲害,總而言之,怪得會使許多朋友發呆,也許朋友會說我發狂了。”
畫家找到一種滿意的藝術語言,得意之情溢於言表。許多年後,畫家晚年重新將類似畫面重現筆下,卻又是另一種景象,更多主觀情感,而稍少理性的形式探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