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YOI KUSAMA (B. 1929)
YAYOI KUSAMA (B. 1929)
YAYOI KUSAMA (B. 1929)
2 更多
草間彌生(1929年生)

無限之網(TWHOQ)

細節
草間彌生
草間彌生(1929年生)
無限之網(TWHOQ)
壓克力 畫布(三聯作)
每幅: 194 x 130.3 cm. (76 3/8 x 51 1/4 in.)
整聯: 194 x 390.9 cm. (76 3/8 x 153 7/8 in.)
2006年作
款識:Yayoi Kusama 2006 INFINITY NETS TWHOQ(各聯畫背)
來源
亞洲 私人收藏
原藏者約於2013-2015年購自上述收藏
2019年5月25日 香港 佳士得 編號79
現藏者購自上述拍賣

此作品附有藝術家工作室所開立之藝術品註冊卡
出版
2013年《KUSAMA YAYOI. A Dream I Dreamed》展覽圖錄 大邱藝術博物館 大邱 (彩色圖版,第60-61頁)
2014年《草間彌生:夢我所夢》展覽圖錄 首爾 首爾藝術殿堂 (圖版,第158-159、198頁)
2015年《KUSAMA YAYOI. A Dream I Dreamed》展覽圖錄 高雄市立美術館 高雄(彩色圖版,第190-191頁)
2015年《KUSAMA YAYOI. A Dream I Dreamed》展覽圖錄 國立台灣美術館 台中(彩色圖版,第190-191頁)
展覽
2013年7–11月「KUSAMA YAYOI. A Dream I Dreamed」大邱藝術博物館 大邱 這個展覽還在以下地點展出2015年2–5月高雄市立美術館 高雄 及2015年6–8月國立台灣美術館 台中

榮譽呈獻

Jacky Ho (何善衡)
Jacky Ho (何善衡) Senior Vice President, Deputy Head of Department

拍品專文

「我渴望從我自身所在的位置,用點來預見並丈量無邊宇宙的無限性。」——草間彌生

年屆七旬的草間彌生創作了這幅三聯巨作《無限之網(TWHOQ)》,畫面上無邊無際的網是她六十年藝術生涯中的標誌性題材。在孜孜不倦的雕琢下,這些閃亮的金色圓環包裹着朱紅色的點形成了負空間,組成一片綿延起伏的網狀視域,讓人想起波光閃爍的無盡汪洋——這正是1957年藝術家首次飛往西雅圖途中所看到的景象,也從此在她的腦海中留下了深刻烙印。

1958年,還是年輕藝術學生的草間來到紐約,努力在紐約的藝術世界謀求一席之地。一年後,她創作了《太平洋》(1959),這件開創性的作品啟發了她後來創作出一系列大型的白色《無限之網》,這批作品之後在草間布拉塔畫廊的首次個展上展出。那次展覽得到了藝術家、收藏家和評論家們的一緻讚賞,也引發了熱烈的討論。西德尼·蒂利姆將草間的《網》系列繪畫與波洛克的《閃爍的物質》(1946)相類比,無數的環狀筆觸在波洛克的畫布上席捲呼嘯,提出了草間早期的《網》系列中所具有深刻的疏離感,以及其所引伸的宇宙磅礴和浩瀚。草間後來畢生的摯友唐納德·賈德當時也發表了一篇決定性的評論文章,讚揚當時的草間在展示原創性的同時,延續了如馬克·羅斯科、克萊福德·斯蒂爾和巴尼特·紐曼等紐約畫派畫家的精神。他稱她爲「一位具有原創力的畫家」,並讚揚她的作品「強而有力,概念前衛,富有洞見」(唐納德·賈德, <回顧與預覽:本月新人>,《藝術新聞》,1959年10月,無頁碼)。

草間彌生無限的、單色的、遍佈性的美學既有其獨創性,又與如盧齊歐·封塔納、伊夫·克萊因和德國藝術團體ZERO等同時代藝術家所遙相呼應。1960年,年輕的草間和馬克·羅斯科一起,受邀參加在杜塞爾多夫南部的莫斯佈魯克博物館舉辦的群展「單色馬萊尼」(Monochrome Malerie),這是她在歐洲藝術界的首次亮相。《網》系列畫作與四十位前衛藝術家以及ZERO團體藝術家如伊夫·克萊因、皮耶羅·曼佐尼和亨克·佩特斯等人的作品並列匯聚一堂。盧齊歐·封塔納當時展出了他著名的「切割」繪畫,他和草間一樣,對「無限」的概念有着強烈的興趣,通過在二維的表面上進行切割和打孔,封塔納試圖創造出無限的維度。而草間則通過 「自我消除」來尋求「無限」的概念意義——以重複的方式把自身根植於表面,追求永恆的時間和絶對的空間無限性。經歷了世界大戰後百廢待興的特殊時期,草間將她常年遭受幻覺之苦的經曆轉換成了藝術創作的衝動。她對重複動作和消解過程的迷戀表現於拼貼、軟雕塑、表演和鏡面裝置等形式中,而《無限之網》始終是草間一生創作中最爲根本的原型。

「我總是深陷在欲望的漩渦中心,內心深處充滿了對增殖和重複的執迷。」草間曾說。如滄海般無邊無際,《無限之網(TWHOQ)》在三塊畫布上編排出了一個生機勃勃的視域,如星空般的深邃而層疊,變化無窮。那些雲團一般的有機的網絡相互交織,與賈德提到的「貼近表面」、「空間平淺」的《無限之網-黃》(1960)等早期畫作形成鮮明對比。這件拍品被收錄在草間2013年廣受讚譽的回顧展「草間彌生:我的一個夢」(Yayoi Kusama, A Dream I Dreamed)中,該展覽在上海當代藝術館、首爾藝術中心和台中國立台灣美術館等機構進行了國際巡回展出。草間用金黃與朱紅的璀璨色彩化作太陽般的溫暖炙熱,召喚出宇宙無窮的生命力,並不斷地在這股力量的引領下走向永恆。

更多來自 二十及二十一世紀藝術晚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