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O WOU-KI (ZHAO WUJI, 1920-2013)
ZAO WOU-KI (ZHAO WUJI, 1920-2013)
ZAO WOU-KI (ZHAO WUJI, 1920-2013)
ZAO WOU-KI (ZHAO WUJI, 1920-2013)
3 更多
趙無極 (1920-2013)

10.2.77

細節
趙無極 (1920-2013)
10.2.77
油彩 畫布
88.7 x 115.5 cm. (34 7/8 x 45 1/2 in.)
1977年作
款識:無極ZAO(右下);ZAO Wou Ki 10.2.77. pour Elisabeth et Jaques Vermast amical souvenir de 無極ZAO(畫背)
來源
私人收藏(直接得自藝術家)
由原藏者家屬收藏
2007年2月9日 倫敦 佳士得 編號 146
私人收藏
台北 耿畫廊
亞洲 私人收藏
出版
1978年《趙無極》尚.雷瑪利著 佛朗索瓦.馬克 文獻研究 巴黎 Hier et Demain Editions及 巴塞隆納 Ediciones Poligrafa (圖版,第462圖,第306頁)
2010年《趙無極》展覽圖錄 台北 耿畫廊(圖版,第48-49、110頁)
更多詳情
此作品已登記在趙無極基金會之文獻庫,並將收錄於弗朗索瓦.馬凱及揚.亨德根正籌備編纂的《趙無極作品編年集》(資料由趙無極基金會提供)

榮譽呈獻

Jacky Ho (何善衡)
Jacky Ho (何善衡) Senior Vice President, Deputy Head of Department

拍品專文

趙無極的藝術承續了中國宋元山水畫的美學精粹,同時融會西方藝術中表現色彩、光影的優點,在中西美學融合的探索上,體現了最完美的匯合及範例。相對於他在60 年代至70 年代初期狂草時期作品中凸顯力量碰撞之動勢和激烈流動之筆道, 七十年代中後期起,趙無極的繪畫步入了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因第二任妻子逝世,藝術家開始反思和重新定位藝術創作和自我生命歷程的關係,並開始探索以傳統水墨媒材的經驗來處理西方油彩,最終醞釀出全新風格,開拓藝術生涯新高峰。今次夜拍呈現的《10.02.77》為趙無極於此創作階段的代表作,完美詮釋藝術家悠遊於水墨與油畫之間返璞歸真的愜意境界。

這一時期,趙無極油畫技巧的運用上更臻嫺熟,創作時油彩中參合大量的松節油,以達到水墨暈染的效果。如《10.02.77》中所示,畫面以經典三段式構圖,下方及上方的兩段空間中,藝術家以水平刷揉、幹擦等技法著彩,上以大面積黃綠色塊,呈現空靈的「留白」區域,分別表現近似水平面和天空的靜謐景象;中段的處理則在60年代狂草時期氣勢磅礴的動勢之上融入了中國山水霧氣氤氳、煙霧繚繞之氛圍。自左到右間斷出現的黑色色塊和筆觸,同樣取自藝術家重拾水墨的嘗試,墨色在千百種濃淡枯潤的變化中,賦予了畫面多元變幻的空間層次。

從色彩的運用來看,自七十年代中後期開始,趙無極的油畫用色變得綺麗明亮,通過色彩來表達對空間和光線的追求。正如《10.02.77》中,藝術家以明黃色為主體,焦墨、翠綠、濃白閃爍其間,細微的色彩變化中暗示了光線的穿透,彷彿是一縷透過層巒疊嶂和蔥鬱樹林的神聖光線,虛實之間營造晨曦時光的光影效果,延伸畫面縱向的視覺空間感,純淨的畫面中隱含著一股即將陽光普照的生命力量。正如藝術家所言「抽象,其實是應該讓觀眾看得懂,也就是要讓觀眾看 到光源是從那裡出來。畫家要讓畫面有的結構有一種氣順的自 然、豁達,而不是將光源從左移到右、從上移到下,只是在變 換位置,而沒有去考慮到整件作品的氣韻是否流暢。」(馬維建,「他的畫,教我們看世界;他的人,教我看人生——憶趙無極」,《無 極之美:趙無極回顧展》,台中,第21 及23 頁)

更多來自 二十及二十一世紀藝術晚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