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NG YONGYU (1924-2023)
天涯重逢話別離:台灣蘇篤家族收藏黃永玉作品(拍品編號1033-1035)
黃永玉

故人重逢

細節
黃永玉
故人重逢
設色紙本 鏡框 一九九〇年作
96 x 90.8 cm. (37 ¾ x 35 ¾ in.)
題識:
故人江海別,幾度隔山川。乍見翻疑夢,相悲各問年。
孤燈寒照雨,深竹暗浮煙。更有來朝恨,離杯惜共傳。
司空曙詩意奉蘇篤兄正。弟黃永玉,庚午(1990年)三月於香港。
鈐印:黃永玉、黃、聊發少年狂
來源
直接得自畫家,並由家族傳承。
更多詳情
從鳳凰縣到萬荷堂:黃永玉作品專輯

黃永玉1924年出生於湖南省鳳凰縣,以水墨畫、木版畫和文學作品而廣為人知,是最具開創性和多才多藝的現代藝術家之一。他出身貧寒,自13歲起就從事各種職業,在動盪的戰爭年代四處漂泊謀生。雖然沒有受過任何藝術訓練,但他從生活經歷、各種藝術形式、家鄉的粗獷山水中汲取靈感,後來又從藝術家朋友那裡汲取靈感,自學成才,形成了自己奔放、靈動的風格。

他16歲開始創作木刻版畫,在福建省集美學校時,賺取了他在藝術領域的第一筆收入。1948年,他移居香港,並在首次舉辦個人畫展後迅速在當地獲得認可。之後,他與《大公報》的金庸一起擔任藝術編輯,為電影撰寫劇本,並結識了許多香港文化界人士,如黃霑等。1953年,經叔父、著名作家沈從文引薦,他來到北京,被聘為中央美術學院,成為該校最年輕的教授。

黃永玉因其版畫作品《阿詩瑪》(1957年)和《春潮》(1961年)而聲名鵲起,其作品具有濃厚的民間色彩和大膽的風格,但他從未停止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在與李苦禪、李可染等國畫名家一起生活期間,黃永玉開始探索和嘗試水墨和油畫。自七十年代起,他創作了大量墨彩畫作,題材涵蓋山水、花卉、人物、漫畫和花鳥,並經常配以歷史典故和寓意俏皮的題詞。1973年,他的畫作《貓頭鷹》使他深受打擊。1980年,他創作了第一枚猴年生肖郵票,重新贏得了聲譽,這枚郵票後來成為中國最搶手的郵票。1988年,黃永玉回到香港,繼續在海內外舉辦畫展。晚年他定居北京,在郊區親自設計了萬荷堂居所,自稱 “萬荷堂主人”,代表了他一生對荷花的熱愛。

除了藝術家的身份,黃永玉還是一位多產的暢銷書作家,出版過多部散文集、圖畫書、自傳和詩歌作品。他的文學才華和幽默個性體現在眾多畫面題詞中,這些題詞與藝術作品相得益彰。直到晚年,黃永玉仍活躍在藝術創作和展覽的舞台上。在2023年去世前,他再次受託創作兔年郵票作品,盡管作品設計不同尋常,它還是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并很快就被搶購一空。

此次佳士得秋季拍賣,呈現一系列黃永玉不同時期的代表作品,反映了藝術家創作生涯中最廣為人知的主題和重要時刻。從他著名的荷花和幽默的兔子,到紀念他與兒時好友蘇篤重逢的作品,每件作品都代表了黃永玉多彩人生中的一個重要篇章,並讓人一窺其非凡的個性。

榮譽呈獻

Carmen Shek Cerne (石嘉雯)
Carmen Shek Cerne (石嘉雯) Vice President, Head of Department, Chinese Paintings

拍品專文

蘇篤(1921-2014),又名蘇國忠、蘇靜一,生於民國十年(1921),福建南安人。

抗戰期間,時年僅十幾歲的黃永玉,來到由陳嘉庚先生創辦的廈門集美學校讀初中,並隨學校內遷到廈門附近的安溪,在這裡度過了兩年多難忘時光。在福建安溪唸書期間,蘇篤與黃永玉(又名黃牛)同為校刊的文字和插圖編輯,結下同窗友誼。某年,黃永玉因無法返鄉過年在學校生病,蘇篤發現後帶回開中藥行的家中醫治,自此成為至交好友。

民國三十六年(1947)蘇篤跟隨國民政府來台,從事縣政府公職直至退休,自此與黃永玉失聯。期間彼此都有透過友人尋找對方,但了無音訊。

1990年,蘇篤翻閱中國時報時,偶然看到一篇有關大陸畫家黃永玉的採訪,感覺像是兒時玩伴黃牛,遂透過報社取得連絡。隨後黃永玉寄回《故人相逢》一作,並約定香港重聚。1993年,在分離近六十載後,蘇篤攜全家到香港與黃永玉重逢。舊人相逢,分外激動,相談甚歡,臨別時黃永玉贈與夫婦二人及三位女兒每人一幅作品留念。

此收藏一系列作品題材、畫幅不一,均乃畫家精心繪製贈與摯友之作,代表著畫家與友人跨越半世紀歷久彌新之友情,亦反映了畫家重情重義的個性。今次釋出,重展故人舊事,亦是對一代畫壇巨匠的紀念。

更多來自 中國近現代及當代書畫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