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鍾泗賓是南洋藝術風格發展的先驅和關鍵人物之一,他是新加坡最著名的現代藝術家之一,鍾氏在1980年代的作品是他作品中最受認可的一個類型。新加坡1999年發行的50元鈔票上特別選用了鍾氏最著名的南洋裝飾風格作品之一,與陳文希的另一幅畫作並列。這幅作品曾出現在鍾氏的兩本重要回顧出版物《泗賓》(俞隆慶,1983年)和《鍾泗賓的故事》 (何劭斌,2015年)。
這幅傑作精美而細緻地描繪了三個峇里島婦女和一個年輕女孩在茂密的熱帶叢林中閑談,中間的人物鮮亮的黃色衣物被溫暖的棕色和赭色所掩蓋,在畫面上特別顯眼,而山羊和熱帶水果圍繞著閑談的婦女。這些人物以他標誌性修長的軀幹和四肢來呈現,而杏仁形的眼睛則靈感來自爪哇傳統皮影戲。華人繪畫和日本木版畫傳統中的扁平透視是這幅作品中透視法的來源,形式上的誇張則反映了強烈的立體主義和後印象派的影響。鍾氏還在人物上使用了淡淡的陰影,這在他在1970年代的作品中不常見。這幅傑作中獨特的視覺語言和美學是對東方、西方和南洋文化的最好象徵,它展示了鍾氏的身份和藝術之旅的高度表徵。
鍾氏於1952年與第一代新加坡藝術家一起前往峇里島尋找新的靈感,這次旅行被認為是南洋風格的開始,也是新加坡藝術史上的一個分水嶺,鍾氏在這次旅行中對東南亞生活方式有了深刻的理解,並在該地區建立了根植感。自從那次旅行以來,鍾氏一直專注於繪畫峇里島女性形象,這成為他極其多樣化的作品中最受追捧的類型之一。
鍾氏在整個藝術生涯中一直探索與深化他對南洋主題的描繪。鍾泗賓在他最後四年的作品(1980-1983年)幾乎完全以他的南洋裝飾系列作品為特色,其中包括峇里島女性和村莊場景,這些已經過極致的精煉,成為南洋形象的典型代表。鍾氏在1980年寫道,「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藝術應該包括應用藝術,包括南洋的代表性藝術」,這表明他相信本土化的藝術努力不應僅限於主題,而應包括廣泛的思想和概念。( 何劭斌,《鍾泗賓的故事》,新加坡,2015年)
從1970年代開始,鍾氏從寫實主義過渡到對人體形象更理想化的描繪。在他成熟的1980年代風格作品中,鍾氏的人物總是顯得非常優雅和姿態端莊,在寧靜的氛圍中散發出平靜和沉思的光環。他的作品充滿着把東方獨有的物象與西方現代主義思想融合,「創造出一個獨有的方式,為新的歸宿創造新的藝術, 以新的方法去看世界」。這在《閑談》中可以清晰看到,此作表 現了一種視覺的在地感,調和了他早期藝術訓練與數十年來在東南亞的觀察與經驗, 創作出尋常事物的忠實描寫, 把日常化為永恆。
這幅傑作精美而細緻地描繪了三個峇里島婦女和一個年輕女孩在茂密的熱帶叢林中閑談,中間的人物鮮亮的黃色衣物被溫暖的棕色和赭色所掩蓋,在畫面上特別顯眼,而山羊和熱帶水果圍繞著閑談的婦女。這些人物以他標誌性修長的軀幹和四肢來呈現,而杏仁形的眼睛則靈感來自爪哇傳統皮影戲。華人繪畫和日本木版畫傳統中的扁平透視是這幅作品中透視法的來源,形式上的誇張則反映了強烈的立體主義和後印象派的影響。鍾氏還在人物上使用了淡淡的陰影,這在他在1970年代的作品中不常見。這幅傑作中獨特的視覺語言和美學是對東方、西方和南洋文化的最好象徵,它展示了鍾氏的身份和藝術之旅的高度表徵。
鍾氏於1952年與第一代新加坡藝術家一起前往峇里島尋找新的靈感,這次旅行被認為是南洋風格的開始,也是新加坡藝術史上的一個分水嶺,鍾氏在這次旅行中對東南亞生活方式有了深刻的理解,並在該地區建立了根植感。自從那次旅行以來,鍾氏一直專注於繪畫峇里島女性形象,這成為他極其多樣化的作品中最受追捧的類型之一。
鍾氏在整個藝術生涯中一直探索與深化他對南洋主題的描繪。鍾泗賓在他最後四年的作品(1980-1983年)幾乎完全以他的南洋裝飾系列作品為特色,其中包括峇里島女性和村莊場景,這些已經過極致的精煉,成為南洋形象的典型代表。鍾氏在1980年寫道,「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藝術應該包括應用藝術,包括南洋的代表性藝術」,這表明他相信本土化的藝術努力不應僅限於主題,而應包括廣泛的思想和概念。( 何劭斌,《鍾泗賓的故事》,新加坡,2015年)
從1970年代開始,鍾氏從寫實主義過渡到對人體形象更理想化的描繪。在他成熟的1980年代風格作品中,鍾氏的人物總是顯得非常優雅和姿態端莊,在寧靜的氛圍中散發出平靜和沉思的光環。他的作品充滿着把東方獨有的物象與西方現代主義思想融合,「創造出一個獨有的方式,為新的歸宿創造新的藝術, 以新的方法去看世界」。這在《閑談》中可以清晰看到,此作表 現了一種視覺的在地感,調和了他早期藝術訓練與數十年來在東南亞的觀察與經驗, 創作出尋常事物的忠實描寫, 把日常化為永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