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w=1)
.jpg?w=1)
.jpg?w=1)
告別東京
細節
黎譜
黎譜 (1907-2001)
告別東京
油彩 畫布
91.5 x 91.5 cm. (36 x 36 in.)
1936年作
款識︰LE-PHO 1936 (左下)
黎譜 (1907-2001)
告別東京
油彩 畫布
91.5 x 91.5 cm. (36 x 36 in.)
1936年作
款識︰LE-PHO 1936 (左下)
來源
法國 Tholance-Lorenzi 收藏
現由原藏者家屬收藏
現由原藏者家屬收藏
更多詳情
《告別東京》是黎譜的重要作品。
畫家作品獨特的象徵性形式、創作時的特殊背景、優秀的描繪、以及由奧索拉·古利埃爾米(Orsolla Guglielmi)(1888-1968)和她的丈夫奧古斯特·托朗斯(Auguste Tholance)(1878-1938)組成的托朗斯-洛倫齊夫婦(Tholance-Lorenzi)與黎譜個人命運的交集,都賦予這幅作品特殊的光環。
我們知道前東京駐紮長官奧古斯特·托朗斯和他的妻子奧索拉·洛倫齊很早就開始收集河內美術學院(Hanoi School of Fine Arts)的藝術家作品,包括阮潘正、阮祥麟、黎然等人,所有作品都是基於以精湛品味和深厚學識,直接從藝術家購入的,以對越南藝術共享的熱情作為收藏特點。他們與年幼失怙的黎譜像家人一樣的關係,使他們能夠收集到他的一些傑作。其中幾幅作品包括1934年的絲綢畫《坐着的女人》或1937年的油畫《從山頂看風景》。還有一幅大型的1937年繪製的漆畫屏風《東京風景》,於米蘭的普拉達基金會(Prada Foundation)舉辦的「折疊屏風:17世紀至21世紀的屏風」展覽(2023年10月26日至2024年2月26日)中展出。
1936年有兩個從越南離開的計劃。一次是托朗斯-洛倫齊家族,他們長時間在越南居住後返回法國,另一個是黎譜,他已經知道自己將成為來年巴黎世界博覽會上的印度支那藝術部總監。黎譜在1934年訪問中國後也意識到,他的作品將繼續屬於「西方」的研究領域,而且在河內美術學院擔任教師這樣的固定的職業生涯將不能滿足他的需要。
對於這對夫婦和畫家本人來說,是一個生活上的重大變化。黎譜在1931-32年第一次的遊歷之後,正準備他的第二次法國之行。
他是否已經意識到自己將永遠不會回到故鄉,並且知道生命中在法國度過的時間將是他在越南的兩倍?
這件作品誕生在這種共通且不安的情感之中。是一個委託還是禮物,我們不得而知。
顯而易見的是喜愛象徵性圖案的黎譜,為作品配有一個八邊形實木框,嵌有八個吉祥的邊框。
畫框的形狀像是一扇窗戶,俯瞰著純自然的景觀。一個簡單的視角,沒有人物也沒有建築,甚至連圍欄或鳥兒都沒有。花朵和果樹在綠葉的襯托下顯得格外茂盛,有著郁郁蔥蔥的植被。
越南的土地,以及它滋養的美。
香蕉樹及富有象徵意味的果實,儀式性地奉獻在祭壇上,祈求學業和事業成功。
其簇生的生長狀態象徵著家庭的團結,黃色則象徵著快樂。
牡丹伴隨著這片綠意盎然的景象——右側彷彿被一道陽光照亮——那是繼蓮花之後的花中之王,象徵著美麗、尊貴和繁榮。
畫家以剛勁的平塗營造畫面,為花朵保留較輕的筆觸。
罕見地,他的羅馬字母簽名沒有伴隨著常見的兩個漢字,是對他現代越南身份的肯定嗎?
黎譜想為自己和托朗斯-洛倫齊一家記下的,是這美麗、清新的自然,這些香氣讓人陶醉。他知道這幅畫幸運的擁有者只需將目光投向它,就能回憶起他們所愛的東京。事實上,這幅畫從未離開過奧索拉在尼斯的公寓牆壁,他每天都會凝視它,有時黎譜也在他身邊,直到他1968年去世。其後這幅畫送給了家庭成員,作為他們共同熱愛越南的象徵。
這扇窗戶是他們回憶的鏡子。
讓.弗朗索瓦.于貝爾
越南藝術資深專家
畫家作品獨特的象徵性形式、創作時的特殊背景、優秀的描繪、以及由奧索拉·古利埃爾米(Orsolla Guglielmi)(1888-1968)和她的丈夫奧古斯特·托朗斯(Auguste Tholance)(1878-1938)組成的托朗斯-洛倫齊夫婦(Tholance-Lorenzi)與黎譜個人命運的交集,都賦予這幅作品特殊的光環。
我們知道前東京駐紮長官奧古斯特·托朗斯和他的妻子奧索拉·洛倫齊很早就開始收集河內美術學院(Hanoi School of Fine Arts)的藝術家作品,包括阮潘正、阮祥麟、黎然等人,所有作品都是基於以精湛品味和深厚學識,直接從藝術家購入的,以對越南藝術共享的熱情作為收藏特點。他們與年幼失怙的黎譜像家人一樣的關係,使他們能夠收集到他的一些傑作。其中幾幅作品包括1934年的絲綢畫《坐着的女人》或1937年的油畫《從山頂看風景》。還有一幅大型的1937年繪製的漆畫屏風《東京風景》,於米蘭的普拉達基金會(Prada Foundation)舉辦的「折疊屏風:17世紀至21世紀的屏風」展覽(2023年10月26日至2024年2月26日)中展出。
1936年有兩個從越南離開的計劃。一次是托朗斯-洛倫齊家族,他們長時間在越南居住後返回法國,另一個是黎譜,他已經知道自己將成為來年巴黎世界博覽會上的印度支那藝術部總監。黎譜在1934年訪問中國後也意識到,他的作品將繼續屬於「西方」的研究領域,而且在河內美術學院擔任教師這樣的固定的職業生涯將不能滿足他的需要。
對於這對夫婦和畫家本人來說,是一個生活上的重大變化。黎譜在1931-32年第一次的遊歷之後,正準備他的第二次法國之行。
他是否已經意識到自己將永遠不會回到故鄉,並且知道生命中在法國度過的時間將是他在越南的兩倍?
這件作品誕生在這種共通且不安的情感之中。是一個委託還是禮物,我們不得而知。
顯而易見的是喜愛象徵性圖案的黎譜,為作品配有一個八邊形實木框,嵌有八個吉祥的邊框。
畫框的形狀像是一扇窗戶,俯瞰著純自然的景觀。一個簡單的視角,沒有人物也沒有建築,甚至連圍欄或鳥兒都沒有。花朵和果樹在綠葉的襯托下顯得格外茂盛,有著郁郁蔥蔥的植被。
越南的土地,以及它滋養的美。
香蕉樹及富有象徵意味的果實,儀式性地奉獻在祭壇上,祈求學業和事業成功。
其簇生的生長狀態象徵著家庭的團結,黃色則象徵著快樂。
牡丹伴隨著這片綠意盎然的景象——右側彷彿被一道陽光照亮——那是繼蓮花之後的花中之王,象徵著美麗、尊貴和繁榮。
畫家以剛勁的平塗營造畫面,為花朵保留較輕的筆觸。
罕見地,他的羅馬字母簽名沒有伴隨著常見的兩個漢字,是對他現代越南身份的肯定嗎?
黎譜想為自己和托朗斯-洛倫齊一家記下的,是這美麗、清新的自然,這些香氣讓人陶醉。他知道這幅畫幸運的擁有者只需將目光投向它,就能回憶起他們所愛的東京。事實上,這幅畫從未離開過奧索拉在尼斯的公寓牆壁,他每天都會凝視它,有時黎譜也在他身邊,直到他1968年去世。其後這幅畫送給了家庭成員,作為他們共同熱愛越南的象徵。
這扇窗戶是他們回憶的鏡子。
讓.弗朗索瓦.于貝爾
越南藝術資深專家
榮譽呈獻

Emmanuelle Chan
Associate Vice President, Specialist, Head of Day and Online Sa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