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鐘短談:柴田是真《蜀道難》

這幅漆畫是3月20日佳士得紐約「歐雲伉儷珍藏」拍賣的焦點之作,佳士得專家村上高明細說此畫如何為一項數百年的傳統帶來全新氣象。

柴田是真(1807-1891)獲譽為日本漆藝第一人。佳士得日本及韓國藝術部門專家暨拍賣主管村上高明指,柴田更是一位創新先驅:「他為漆藝賦予全新定義,在其晚年的創作中更是大力實踐這一 點。」

日本在1854年簽訂《神奈川條約》以前,已鎖國二百多年,隨著條約的簽訂,日本開放貿易與外交。大量突然湧入的外國人,為日本引進西方思想,並對其悠久傳統帶來衝擊,令這個國家步入急速現代化的複雜時代。《蜀道難》創作於1877年,當時柴田見證著祖國從江戶時代(1615-1868)的封建社會,邁進思想漸見開明,並越來越西化的明治時代(1868-1912)。

柴田完成此畫時已年屆71歲,當時的他嘗試糅合江戶時代與新時代的風格與設計美學。此畫描繪中國四川省蜀山一條險要的山路,是江戶時代藝術家鍾愛的題材。畫中山勢險峻,山谷間的河川起伏湍急,僅有一道簡陋木橋橫跨其中可供通行。畫面左側遠景為四川首府成都的城門與屋頂,在霧中若隱若現。

柴田在1807年生於江戶城(1868年改稱現名東京),其父為建築木匠。於1850年代,柴田已是非常成功的著名漆藝家,他在1869年被委派為天皇政府效力,及後更獲委任為「帝室技藝員」(日語:帝室技芸員)。在1890至1944年間,僅有53人獲此殊榮。

村上解釋:「在明治時期,天皇透過這種方式支持本地藝術家。經歷過長年鎖國後,天皇期望能夠將日本藝術帶到國際市場。」

柴田研創出多種質感嶄新的彩漆與亮漆,模仿出鐵鏽、波濤、琺琅陶瓷、綠鏽青銅和中國黃檀木的細緻紋理。在1870年代,他透過在紙張及絲綢上以黑及彩漆作畫,令漆畫藝術更臻完美。

「漆料有別於一般的顏料,它非常黏稠,在描畫精巧細節和營造深度時很難控制。」— 村上高明

漆料一般用於裝飾擺設,但柴田卻研發出全新的方法,將漆樹的濃稠汁液變成猶如油彩的顏料。他為此而調製的漆料極富韌性,以其繪畫的漆畫得以像此幅卷軸般,能夠捲起方便攜帶。

村上解釋:「我們往往忽視箇中的難度。漆料有別於一般的顏料,它非常黏稠,在描畫精巧細節和營造深度時很難控制。此畫雖小,卻充滿匠心細節,而柴田的巧手更是令人歎為觀止。」

他續指:「畫中的河流、樹木與雲層以黑褐兩色細膩呈現,為此畫注入澎湃氣勢,展現懾人的立體感。」

村上最後總結:「這幅小型掛軸漆畫在技術上臻於極致,可謂柴田漆畫中的傑作。」

相關部門

相關拍品

相關拍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