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我以往的任何作品都更勝一籌」——淺析溫斯頓‧丘吉爾為何將自己唯一的戰時風景畫贈予羅斯福

佳士得專家Nick Orchard解釋丘吉爾的畫作《庫圖比亞清真寺宣禮塔》,如何在二戰的關鍵時刻鞏固了英美兩國的關係

1943年1月,第二次世界大戰處於關鍵轉捩點。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Winston Churchill,1874-1965)與美國總統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1882-1945)兩位舉足輕重的政治人物在卡薩布蘭卡會晤,商討盟軍未來的戰略。經過10天的交涉後,最終決定德國、意大利和日本應該無條件投降。

英國一直依賴盟友美國的力量來對抗納粹德國,雖然羅斯福渴望回國,但丘吉爾說服他再在摩洛哥多停留一天,並驅車150英里前往馬拉喀什。他向羅斯福表示:「千里迢迢從美國來到北非,不能不去一趟馬拉喀什。我一定要與你一起欣賞阿特拉斯山脈的日落。」

兩位元首下榻位於市區邊陲的Villa Taylor,並從五層高的塔樓上觀賞雪山的日落。丘吉爾的醫生莫蘭男爵(Lord Moran)後來憶述:「我們站著凝視紫色的山巒,每一分鐘的光線都變幻無窮。」

英國首相丘吉爾與羅斯福於1943年1月24日身處馬拉喀什Villa Taylor,丘吉爾在這裡完成了《庫圖比亞清真寺宣禮塔》一作。攝影:Time Life Pictures/National Archives/The LIFE Picture Collection via Getty Images

英國首相丘吉爾與羅斯福於1943年1月24日身處馬拉喀什Villa Taylor,丘吉爾在這裡完成了《庫圖比亞清真寺宣禮塔》一作。攝影:Time Life Pictures/National Archives/The LIFE Picture Collection via Getty Images

英國首相丘吉爾與羅斯福於1943年1月24日身處馬拉喀什Villa Taylor,丘吉爾在這裡完成了《庫圖比亞清真寺宣禮塔》一作。攝影:Time Life Pictures/National Archives/The LIFE Picture Collection via Getty Images

英國首相丘吉爾與羅斯福於1943年1月24日身處馬拉喀什Villa Taylor,丘吉爾在這裡完成了《庫圖比亞清真寺宣禮塔》一作。攝影:Time Life Pictures/National Archives/The LIFE Picture Collection via Getty Images

佳士得現代英國及愛爾蘭藝術部主管Nick Orchard表示,羅斯福被眼前的美景迷住。「那是無比淒美的時刻,兩位偉大的領袖暫時忘卻戰爭的傷痛,一起稍作歇息。」數天後,美軍便於德國展開首輪空襲。

當美國代表團離開後,丘吉爾再在別墅多留一天,把握機會繪畫屹立於阿特拉斯山脈前的庫圖比亞清真寺。他後來把畫作贈予羅斯福,作為對方1月30日生辰的賀禮。

Nick Orchard指:「這是丘吉爾最個人和最有力的外交技巧。這並非領袖之間贈送的普通禮物,而是一種影響力,正是這段特殊關係的重點。」

將於3月1日推出拍賣的《庫圖比亞清真寺宣禮塔》(1943年作)是丘吉爾最重要的作品,除了來源顯赫,更是他於二戰期間創作的唯一一幅風景畫。

戰事難免令丘吉爾沒有時間創作,而對於一位在40歲才執起畫筆以期擺脫抑鬱陰影的政治人物而言,此境況必定格外煎熬。

Nick Orchard表示:「他熱愛繪畫,而且純粹為自己而創作,從不出售作品,但偶爾會把畫作贈予親友。當他於1965年離世時,其500多幅畫作中大部分仍然在他的故藏中。」如今,藏家對這位英國首相的作品求之若渴,作品成交價更高達180萬英鎊,相信他亦始料未及。

「這不僅是政治角力,他們非常同情對方的處境,二人之間有真正的友誼」——專家Nick Orchard

丘吉爾認為自己當日創作的風景畫「比我以往的任何作品都更勝一籌」。

Nick Orchard亦有同感:「他處理光線的手法非常高明,你能看到傍晚時分的明顯陰影,也能感受到人物在度過漫長的一天後走回閘門的動態。」

丘吉爾認為若沒有美國的支持,英國絕不會贏得戰爭,但羅斯福於1940年連任時,承諾不會讓國家捲入歐洲的戰事。因此,充滿計謀的丘吉爾,便在18個月內用盡全身解數,希望能說服美國加入。

最終美國也加入戰線,而丘吉爾則要確保英國仍然擔當重要的角色。這種特殊的關係比以往更加重要,但Nick Orchard認為兩位領袖之間的關係真誠而親厚。

他說:「這不僅是政治角力,他們非常同情對方的處境,二人之間有真正的友誼。」

當丘吉爾把畫作送到美國時,他在信中向羅斯福表示這是「一份紀念品」,紀念二人「在戰爭烽火之中」共享的短暫悠閒片刻。

相關部門

相關拍品

相關拍賣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