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菲勒的品味生活:愛德華‧馬奈之《丁香與玫瑰》

佳士得紐約印象派及現代藝術部高級副總裁Jessica Fertig剖析「現代藝術之父」 的晚年靜物畫作。這件珍品為洛克菲勒家族的兩代人帶來無限喜悅

佳士得印象派及現代藝術部高級副總裁傑茜卡‧費爾蒂(Jessica Fertig)與愛德華‧馬奈(Edouard Manet)之《丁香與玫瑰》

1938年4月,艾比‧奧德利奇‧洛克菲勒(Abby Aldrich Rockefeller)和小約翰‧D‧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 Jr)從紐約藝廊M. Knoedler & Co.購入愛德華‧馬奈(Edouard Manet,1832-1883年)的一幅亮麗花卉畫作。此畫從巴黎經倫敦運抵藝廊,後置於艾比在公園大道740號的全新三層大宅內,並掛在其私人起居室。

在這幅13 x 10吋的馬奈作品中,細膩的丁香環繞兩朵嬌柔的玫瑰,精美優雅。佳士得印象派及現代藝術部高級副總裁Jessica Fertig解釋,這並非純粹是畫家技藝的示範。馬奈經常向朋友送贈以水果或鮮花為題的靜物畫,而《丁香與玫瑰》屬於他在人生中最後六個月所繪畫的作品。此畫及後贈予其醫生的女兒吉內芙拉‧玉荷‧德‧維倫紐夫(Ginevra Hureau de Villeneuve)。

愛德華‧馬奈(1832–1883年),《丁香與玫瑰》,1882年。油彩 畫布。12¾ x 9¾吋(32.4 × 24.7公分)。估價:7,000,000-10,000,000美元。作品在5月8日佳士得紐約「佩吉及大衛‧洛克菲勒夫婦珍藏:十九及二十世紀藝術晚間拍賣」推出。

1882年11月3日,吉內芙拉向馬奈致送感謝信。她寫道:「我喜歡鮮花,特別是白丁香和玫瑰。您送贈這些永不枯竭的花卉,為我帶來無比的喜悅。偉大的藝術家為我重新執筆,再次作畫,實在與有榮焉。希望這位藝術家繼續向前,於下次展覽中呈獻原創的迷人作品。」

Fertig解釋:「馬奈的朋友會到他的巴黎公寓拜訪,他經常以朋友帶來的花束作畫。每束花也與贈送者有所聯繫,代表著雙方的關係,並在某程度上具不朽的象徵。」

「藏家難得擁有馬奈的作品。而洛克菲勒家族擁有多於一幅馬奈傑作,更是萬中無一。」

翌年4月,馬奈離世,終年51歲,而在《丁香與玫瑰》 中的花卉,並非他對死亡的反思。相反,這是對生命的肯定。一如Fertig所指:「作品充分印證物質世界帶來的喜悅」。對馬奈而言,花卉是典型的主題,他在逝世前的十三年曾說過:「畫家可運用水果、鮮花甚至雲朵細說一切。」他對花卉情有獨鍾,這可見於其靜物畫以及曾在巴黎沙龍引起哄動的作品。

Fertig表示:「馬奈以其反映社會變化的肖像畫和作品而聞名,花卉亦不時穿插於畫中場景。他描繪的花卉滿載情感。在《奧林匹亞》(1865年)中,花卉埋藏禁忌,宣佈妓女客人的到來,甚或成為客人的替身。與《丁香與玫瑰》同期創作的《女神遊樂廳的吧檯》(1882年),前方中央的一瓶鮮花與馬奈送給吉內芙拉的花卉十分相似,象徵著馬奈的藝術天賦。」

艾比‧奧德利奇‧洛克菲勒與丈夫搬往公園大道740號的三層大宅後,把畫作(左)掛於私人起居室中。攝影:Samuel H. Gottscho;洛克菲勒檔案中心(Rockfeller Archive Center)提供

大衛及佩吉把這幅畫掛於其紐約東65街146號的大宅前廳。© ADAGP, Paris and DACS, London 2018

《丁香與玫瑰》傳達的真情相待,顯然為馬奈和吉內芙拉,以至後來的藏家帶來極大的喜悅。正如大衛‧洛克菲勒寫道:「我清楚記得這幅小型的馬奈花卉畫作,與其他花卉作品一同掛於母親的客廳裡。此畫確實令人賞心悅目。」

大衛及佩吉把這幅畫掛於其東65街146號的大宅前廳,如同艾比一樣,每天均可觀賞作品。Fertig肯定「艾比十分喜歡這幅畫作,大衛和佩吉也對之愛護有加。」此作品的美麗之處,更在於艾比向大衛灌輸的藝術情操。

這幅畫也訴說許多關於洛克菲勒家族的收藏軼事。Fertig指:「馬奈是現代藝術之父,他開創先河,成為當時的創新藝術家。繼馬奈以後,無數非凡藝術家如 莫奈秀拉高更畢加索等的珍品,也可見於洛克菲勒珍藏中,展現整個藝術歷程的發展。藏家難得擁有馬奈的作品。而他們擁有多於一幅馬奈傑作,更是萬中無一。」

相關部門

相關拍品

相關拍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