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浩斯巨匠:傳道授業的藝術家

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建築及設計學院慶祝成立一百週年之際,Alastair Smart回顧當年參與建校之藝術家,並與您共賞6月19日將於印象派及現代紙上作品拍賣會上亮相之拍品。

剛好一百年前,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建築及設計學院在德國中部的威瑪(Weimar)正式成立。學院名為「包浩斯」(Bauhaus),創立時期充滿深刻意味:當時德國剛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鎩羽而歸。

包浩斯學院由建築師瓦爾特·格羅佩斯(Walter Gropius)於1919年春季創立,他形容自己懷抱著「從頹垣敗瓦中建立嶄新事物的希冀與渴望」。(格羅佩斯在西邊戰線擔任騎兵時曾受過傷。)

他的劃時代構想是創立一所學院,打破純藝術(如繪畫和雕塑)與實用藝術(如金工、建築和室內設計)的邊界;而這種分野早在文藝復興時期就已確立。


每位在包浩斯學院就讀的學生都需要修讀名為「Vorkurs」的跨科目必修基礎課程,先學習各式各樣的知識,然後才獲准進一步鑽研專攻領域。

包浩斯學院一開始就吸引許多優秀藝術家、建築師及設計師前來任教,第一批受聘的藝術大師為利奧尼·費寧格(Lyonel Feininger)約翰·伊登(Johannes Itten),他們的教師身分亦廣為人知。後者形象尤其鮮明;理著光頭、身穿僧侶式的長袍,所有食物都抹上大量蒜頭。作為神秘宗教拜火教的信徒,伊登的課堂總是以體操和呼吸練習作為開始。


伊登得以在包浩斯學院發光發亮,足證學院對各式思維的理解與包容,多元化的意見、理論和藝術風格在這裡深受鼓勵。

1920年代初,學院舉行第二波招聘,請來了保羅·克利(Paul Klee)瓦西里·康丁斯基(Wassily Kandinsky)奧斯卡·希勒姆爾(Oskar Schlemmer)。(三位大師的作品均會在6月19日的佳士得倫敦印象派及現代紙上作品拍賣會上亮相。)


克利負責書本裝訂和彩繪玻璃的工作坊,也教授設計理論。他經常強調建築物與繪畫構圖的類同之處,他認為一幅畫「是由各部分一步步組成,無異於一間房屋」,而一位畫家就如建築師,必須確保其創作內容充實而且穩定。

克利深受學生歡迎,他平和而充滿啟發性的教學風格,為其贏得「包浩斯佛佗」的美稱。


保羅·克利(1879-1940),《攻擊植物》,1926年作。墨水筆 水墨 紙本。藝術家裝裱:7 x 9⅜吋(17.9 x 23.9公分)。估價:12,000-18,000英鎊。此拍品於2019年6月19日在佳士得倫敦印象派及現代紙上作品拍賣會中上拍

康丁斯基則是學院中另一位出色人物,這位生於莫斯科的畫家曾在俄國革命後,參與制定祖國的文化政策,於1920年更成為國家藝術文化研究所(Institute of Artistic Culture)的首任負責人。

兩年後他來到包浩斯任教,教授壁畫繪製及分析素描。據他其中一位學生赫爾伯特·拜爾(Herbert Bayer)所述,康丁斯基因善於「引發生動討論」而聞名。

在他最喜歡的課堂之一中,他要求學生思考三原色是否與以下三種幾何圖形有著本質上的關連:正方形、圓形和三角形。

許多學生都認為,顏色與形狀之間基本上並無相應關係,然而康丁斯基相信正方形本質上是紅色,圓形是藍色,而三角形則是黃色;這種想法啟發了不少在包浩斯學院設計的產品外貌(例如彼得‧凱勒Peter Keler設計的嬰兒搖籃)。


至於希勒姆爾,則是因負責舞台工作坊而成名。在包浩斯學院的數年間,他創造了為數不少的前衛舞台製作,最著名的是《三人芭蕾》(Triadic Ballet),身穿幾何圖案形狀服裝的舞者,以數學為靈感跳著舞步,彷彿沒有線的木偶動作。此齣舞台作品對後來的許多表演者均帶來影響,包括大衛·寶兒(David Bowie)和Lady Gaga。

包浩斯一詞,現已與高效洗練、外形簡約至幾近樸素的產品畫上等號,具體例子有平樓頂、天窗,以及管狀椅(tubular chair)。然而當談到校園的社交生活,就一點也不樸素。派對頻繁且熱鬧,有時會維持數天之久。派對通常各有主題,例如1929年舉行的「金屬嘉年華」(Metallic Festival ),師生都須穿上全身閃亮且叮噹作響的金屬服飾。有些人將自己打扮成打蛋器,也有人穿得像蝶形螺絲帽。包浩斯學院的派對,被視為是其教學課程的一種延伸。

包浩斯學院曾三度遷址;1925年從威瑪搬到德紹(Dessau),1932年又從德紹遷至柏林。學院的定位當然亦隨著歲月有所演變——建校初期,主要生產手製獨立器物;至1920年代中期,格羅佩斯宣布學院應主力設計適合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的產品。無論如何,學院一直貫徹不變的是為學生提供全面而廣泛的教育。

學生受邀協助教師進行校外委託項目的例子多不勝數,例如格羅佩斯在設計由木材商人阿道夫·桑瑪菲爾德(Adolf Sommerfield)委託建造的柏林「夏日屋」(Sommerfeld House)時,便交託年輕的馬塞爾·布勞耶(Marcel Breuer)生產家具,以及當時亦甚為年輕的約瑟夫·亞伯斯(Josef Albers)優思特·施密特(Joost Schmidt),分別負責設計窗戶和入口大堂的木雕。

包浩斯學院教育的另一重點,是教師在授課之餘,有充足的自由時間。克利和康丁斯基的每週教學時數都不會超過五小時,意味著他們都擁有大量時間專注於自己的藝術項目。

克利表示在包浩斯學院教學對他的藝術創作甚有幫助,因為這過程促使他得以首次從知識層面思考自己的作品:「那些在無意識下創作的部分,我有義務將它都闡釋得清晰準確。」

1933年,由於納粹政權一再迫害,包浩斯學院被迫關閉,結束其14年的短暫辦學歷史。然而,在其成立整整一個世紀後,學院仍然飽受讚揚。


佳士得倫敦紙上作品拍賣主管Annie Wallington指出:「就某種程度而言,一切都跟那些教師們息息相關。克利、康丁斯基和希勒姆爾是包浩斯學院最才華橫溢的三位教師,我們有幸在即將舉行的拍賣會中呈獻他們的作品,慶祝包浩斯學院成立一百週年,可謂再合適不過。」

相關部門

相關拍品

相關拍賣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