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Van Eyck: An Optical Illusion」絕對是千載難逢的展覽?

這場荷蘭古典大師作品展覽全球矚目,不但史無前例,更可能只此一次。為此,佳士得特別專訪倫敦國家美術館的Susan Foister,以及布魯日博物館館長Till-Holger Borchert

揚·范·艾克(Jan van Eyck,1395?-1441)是十五世紀初的佛蘭德斯藝術大師,其畫作複雜細緻、色彩絢麗,是西方藝術史上最具開創性的作品。

倫敦國家美術館副館長Susan Foister博士指︰「他運用油彩的超凡技巧,讓他能表達出無人能及的敏銳觀察。」

今年2月,歷來最大型的范·艾克展覽「Van Eyck: An Optical Illusion」將於根特美術館揭幕,這場獲策展人稱為「畢生難逢」的展覽,匯聚范·艾克現存約20件作品中的逾半數佳作,包括八幅剛完成修復的《神秘羔羊之愛》(1432年作)外層木板畫,該祭壇畫由范·艾克與其兄長休伯特(Hubert)為根特聖巴夫主教座堂所作。此外,展覽亦會呈獻100多幅由范·艾克的同輩和追隨者創作的作品。

合作籌辦展覽的布魯日博物館館長Till-Holger Borchert,預料在單場展覽展出如此多幅范·艾克的傑作,將會令人「太過驚嘆」。於是他解釋︰「『Optical Illusion』的展品將會分佈於多個展廳內,范·艾克的作品不會全部齊集在同一展廳。隨著觀賞者逐一欣賞作品,他們對『佛蘭德斯原創畫派』的理解亦會改變。」

Text

揚·范·艾克(約1390年生於馬塞克?1441年卒於布魯日),《戴著藍色頭巾的男子肖像》,約1428至1430年作。油彩 木板。22 x 17公分。羅馬尼亞錫比烏布魯肯撒爾博物館

范·艾克在木板上運用油彩的精湛技巧,衍生出一種嶄新的繪畫美學,糅合出色的寫實主義和大膽鮮豔的色調,成為現今所指的早期荷蘭繪畫。他精心創作的肖像畫和祭壇畫細微而寫實地描繪表面外貌和光影,因而使他獲得眾多委託項目和追隨者。

Susan Foister博士確認他的才華「無人能及,他是全歐洲最炙手可熱的藝術家」。

范·艾克也是一位擅長推銷自己的能手,經常在畫作中宣揚自己的藝術身份,並捨棄同輩歐洲藝術家的做法,經常在作品上簽名和註明日期。他甚至有一句佛蘭德斯語座右銘,大意為「盡我所能」。

Susan Foister指︰「他是一位很在意外在評價的藝術家,外界對其繪畫技巧的肯定,想必令他感到很滿足。」

揚·范·艾克(約1390年生於馬塞克?卒於1441年),《噴泉旁的聖母》,1439年作。油彩 木板。19 x 12公分。皇家安特衛普美術館 ©www.lukasweb.be -Art in Flanders vzw。照片︰Hugo Maertens

我們對范·艾克的身世所知不多,相信他於1390年左右在馬斯垂克附近(即現今的荷蘭)出生,投身社會時任職手稿彩飾師,其後於1422年左右他於海牙獲聘為荷蘭伯國巴伐利亞的約翰的宮廷藝術家。

約翰三世於1425年去世後,范·艾克移居布魯日,成為勃艮第公爵菲利普三世的宮廷畫家,這位公爵是當時低地諸國最具權勢的人之一。

揚·范·艾克(約1390至1441年)和休伯特·范·艾克(約1366/1370至1426年),《神秘羔羊之愛》,1432年作,閉合祭壇畫外層的木板畫。油彩 木板。根特聖巴夫主教座堂 © www.lukasweb.be

Text

在其後20年,范·艾克曾接受多個宗教委託項目,亦為勃艮第的侍臣、地方貴族、神職人員和商賈大亨繪畫肖像畫。然而,留存至今的范·艾克真跡只有大約20幅,全部均藏於各地的公共博物館。

當中包括上圖最廣為人知的《神秘羔羊之愛》(又稱《根特祭壇畫》),該作在拿破崙和納粹時期曾被多次拆除和掠奪,最終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重組。八幅外層油畫經過於2012年開始的大型修復工程後,將會再次於聖巴夫主教座堂外展出。

Till-Holger Borchert解釋︰「上一次《根特祭壇畫》的部分與范·艾克其他作品一同展出的日期,分別是1800至1815年的巴黎拿破崙博物館,以及1830至1918年的柏林。《根特祭壇畫》或其主要部分很可能不會再次借展,因此這次的展覽絕對是畢生難逢的機會。」

Text

除了《根特祭壇畫外》,下圖的《男子肖像(忠誠的紀念)》(1432年作)亦是焦點作品,現為倫敦國家美術館收藏的三幅范·艾克畫作之一。這幅肖像描繪一位身份不明、身體微側的男子,他擁有藍色的眼睛,手執卷軸。該畫由國家美術館於1857年購藏後首次借展。

為甚麼現在要將兩幅作品一同展出?Susan Foister博士解釋︰「《男子肖像》與《神秘羔羊之愛》的創作日期相同,把兩幅尺寸迥異的作品放在同一個空間裡,能大大加深我們對這位藝術家及其才華的了解。」

《男子肖像》最近進行了全面的修復,Susan Foister指修復工程去除多層變黃的光漆和灰塵後,作品變得「前所未有地立體,現在它不再是啡色,我們能真正地好好欣賞它」。

揚·范·艾克(約1390至1441年),《揚·德·呂肖像》,1436年作。油彩、木板。33 x 27.5公分。藝術史博物館

其他矚目展品包括一批中世紀手稿、一幅繪於1436年的布魯日金匠揚·德·呂肖像畫(上圖,由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借展),以及《戴著藍色頭巾的男子肖像》(約1428至1430年作),畫中男子手持指環,身體微側。

蘭加托克時禱書大師和威廉·韋隆特(荷蘭南部,活躍於1454至1481年),《蘭加托克時禱書》,約1450年作,《聖母領報》。蛋彩 金箔 金漆 墨水 羊皮紙。264 x 184公分,洛杉磯蓋蒂博物館

《噴泉旁的聖母》(1439年作)和灰色畫傑作《聖母領報二聯畫》(約1433至1435年作),將會與一批十五至十六世紀范·艾克畫作的複製品(原畫已失傳)一同展出。

Quote

范·艾克對後世藝術家的影響一直是學術研究和國際展覽聚焦的主題,他近期的追隨者包括超現實主義普普藝術家馬克·萊登(Mark Ryden)和瑪莉安·派克(Marion Peck),以及哥倫比亞藝術家費爾南多·波特羅(Fernando Botero)

波特羅對《阿諾菲尼肖像》(1434年作)的欣賞始於1960年代,此後,他多次演繹這幅畫作,並每次稍為改動構圖。佳士得於2009年以842,500美元拍出《阿諾菲尼夫婦(模仿范·艾克作品)》(1997年作)。

Till-Holger Borchert表示︰「這次展覽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盡量與更多人分享我們對范·艾克的熱愛。我們會以前所未見的方式,呈現他的創新技法。」

「Van Eyck: An Optical Illusion」展覽,2月1日至4月30日,根特美術館

相關部門

相關拍品

相關拍賣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