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 YIDONG
Anna Maria Jagdfeld 中國當代藝術私人收藏
王沂東

肖像

細節
油彩 畫布
2000年作
簽名︰王沂東 Wang Yidong
來源
中國 香港 少勵畫廊 現藏者購自上述畫廊

拍品專文

Anna Maria Jagdfeld 中國當代藝術收藏 中國在文化大革命引發的動盪後崛起,知識分子與藝術圈在共產主義的深刻影響下,國家著實見證了一次文化上的劇烈轉型,之後數十年文化與藝術也在豐富的創造力中成為百花齊放的嶄新時代。在改革開放政策的實行後,國內藝術學院的學子們有更多機會接觸到廣泛而多樣的媒材、技法與藝術理論,經由自身的融會貫通後,將此轉化為創作的靈感與內涵。同時也隨著社會環境的改變與成熟,孕育了文化領域的轉型,也帶來了新的主題與不同的探討角度,更重要的是,把藝術家個人的主觀思想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1980至90年代,中國的藝術家們感受到改革開放後國家的快速蛻變。為了尋找更能體現此快速現代化社會的藝術語言,他們逐步打破學院派的訓練,顛覆傳統社會所遺留的美學規範。不僅當代西方藝術的訊息與媒材成為中國藝術家靈感的來源,同時,藝術家們對二十世紀中國的親身體驗,也變成他們藝術表現上的重要養分。藝術學院的嚴格基礎訓練、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動亂與劇變,加上一連串快速的現代化、全球化與經濟發展的改變,在種種原因的交互影響之下,帶來藝術史上對於傳統觀點又一次的根本性分歧。 當眼光獨到的策展人與畫廊經營者,如:栗憲庭、高名潞、文少勵與張頌仁等人,成為新藝術的早期擁護者時,整個中國社會對這新的藝術表現風格還充滿著陌生與無法理解。通常是來自西方的外交人員、新聞工作者與大膽又慧眼獨具的收藏家,最容易感知到這些具有實驗性質、非主流、低調、詼諧、原創的前衛藝術重新定義了中國的當代文化,並且試圖對當代藝術的表述、主觀性與美學提出一個嶄新的詮釋。 正因為如此,早期貢獻良多的收藏家們,在中國當代藝術初試啼聲的舞台上,扮演著不亞於藝術本身的重要性。Anna Maria Jagdfeld 的中國當代藝術收藏正見證了歷史與發展過程上的獨特性,其重要性也反映在收藏品的質與量,以及收藏家如何洞燭先機地預見了中國當代藝術往後進程。身為德國知名企業的領導人,Jagdfeld夫人向來有遠見、作風活躍並出人意外,希冀在她的生活與工作上都能有著開放、大膽先進與審美的精神,具有一雙對美感、原創性與質量極為敏銳的慧眼。 王沂東:東方的美 王沂東出生於山東臨沂縣,山東沂濛山區農村擁有古老獨特的傳統習俗,更是山東龍山文化的發源地之一。王沂東一直追求充滿中國個性,又能闡述中國人民精神的油畫。王沂東對構圖和人物造型都有嚴謹的要求,因為他深信「造型嚴謹的東西可以傳達自己的感受」。創作於2000年的《肖像》(Lot 2124),王氏刻意在形式和構圖上再現15世紀歐洲文藝復興的貴族肖像畫,建構了東西文化的對話,通過比較,顯出東方獨有的美感和精神。受制於社會的規範, 15世紀西方的女性肖像畫皆不能像描繪男性般以正面示人,因此只可以側面入畫,使人物的眼光不能直視觀者。為了表現人物的社會地位和財富,肖像畫的人物都穿上針織絲絨衣服,配戴珠寶飾品,盡顯雍容華貴的氣派。王沂東把農村少女獨有的氣質,通過西方貴族肖像畫傳遞。這種獨特的構圖放棄了傳統再現三維空間的透視法,平面空間的設計成了構圖的重點。人物側面的輪廓,花布衣服和花卉背景組成了畫布平面,藝術家再以平塗的技巧上色,加強二維空間的平面設計。少女一身充滿中國民族色彩的服飾,沒有閃爍的珠寶,只有簡樸的頭飾,卻顯出了脫俗清雅的氣質,滲透高尚的情操,表現傳統的中國美。畫作以含苞待放純白色的花卉為背景,襯托出少女含蓄、純潔的東方情懷。

更多來自 亞洲二十世紀藝術  (日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