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专文
朱德群回忆在巴黎探索艺术初期,大概有三分二的画家还是画有形的东西,而三分一的画家就是画抽象的。激发朱氏由具象摆渡到抽象艺术风格的是塞尚和德.斯塔埃尔具前瞻性的艺术。1956年春天,即朱德群抵达巴黎约一年,巴黎市政府在巴黎现代美术馆为抽象艺术家德.斯塔埃尔举办回顾展,朱德群看过展览之后,突然领悟到:「我一直向往和憧憬的,不就是这种自然泼辣的作画风格吗?…彷佛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束缚着自己,这只手到底是什么?如何才能摆脱这个束缚?」看过德.斯塔埃尔的作品之后,朱德群感悟到,这种束缚就是来自绘画中的形,唯有忘掉以往创作中的「形」的束缚,才能达到自由地表现「意」境,得其意而忘其形。
在寻求「泼辣」、「忘形」这自由却有力的艺术风格的过程中,朱德群在杭州艺专时期透过吴大羽老师而认识的塞尚艺术,成为他达到破形的重要启发。朱德群从塞尚深刻理解自然风景中的视觉元素,以强烈的实验精神去思索、拆解隐含于风景及静物表象之下更单纯的表现方式,一步步迈向几何切割所引申出来的「点」、「线」、「面」。
创作于1962年的《第一百一十三号》(Lot 12)可清晰看见朱德群脱离德.斯塔埃尔艺术中建筑性强烈的垂直、水平的粗线条和色块(图1),自1957年出现的小方块也完全溶解在画中,蓝、白、灰油彩和墨黑线条相互交织,以阔笔施展出迅捷有力的线条语汇,意图由过去倾向真实意味的「绘」,转化提升至形而上概念的「写」,画面出现一种五十年代末期创作中还没有转化出来的「放松」,与此同时画面厚重的油彩和劲道十足的笔触依然延续、传递出朱德群起初所追寻的自由、泼辣的味道。朱德群曾总括钻研中国山水画的经验,他领悟到的就是「放松」,「放松」是一种绘画时的方法,也是一种绘画的心态。这种「放松」的绘画思想俨如面对无垠穹苍时的顿悟,促使朱德群的抽象艺术升华。朱德群使用的线条并非为勾勒自然物像如山脉、石头、树枝、树叶的造型,而是为画面注入律动的节奏,正如林风眠提出曲线乃「美与生之线」。墨黑色、劲道十足的在线充满中国书法线条性,成了《第一百一十三号》的主角,与宝石蓝、普鲁士蓝色油彩造成的肌理相互挥映,呈现深邃的大自然力量。朱德群在粗犷的油彩线性挥写中,展露出他竭力以西方油画媒材开拓中国笔韵墨趣的高度企图心,其挥洒劲毫的油彩线条,以及高密度的纤细线条,发出强烈东方精神的书法性,其笔锋回、护、钩、挑微妙的线条流转之间,互相呼应,苍劲的线条,彷佛宋代邵 (龠虎)《尺牍》中的连绵草书笔势,曲折盘绕。线与线之间所产生的缝隙流露底层白色的油彩,如同绽裂的岩壁,湛现出几道微暗幽光,巧妙地平衡了厚重的油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