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专文
在过去六年来,罗讷德.文图拉已成为亚洲当代艺术界具代表性的人物。2008 年于国际间首次崭露头角,文图拉利用显着天赋与艺术家特质,迅速地扩展他的视觉触角,创作出一件件独特又迷人的画作。来自一个充满神话、故事性与宗教色彩的菲律宾,文图拉的灵感来自于各种的当地元素,并与世界各地的视觉美学作结合。他总是在探索人类生存中的种种“假设”时刻:那种在现实中意想不到的交叉点,与它散发出的难以捉摸、充满着悬疑魔幻的特质。他的知名作品如《动物园管理员》以及《中断的迷途》,都将日常人性、梦幻的意像与惊喜的元素并置。文图拉利用画笔的生命力,勾勒出一幅幅呕心沥血的艺术品,而这些作品总是能与我们的想象力翩翩起舞,合而为一支优雅的舞蹈。
自2010 年开始,文图拉对于电视频道的概念极为着迷,开始探索电视如何将意料之外的世界带进我们的客厅和平淡日常生活中。在60 年代末和70 年代电视于中产阶级生活中普及,首先是黑白、随后色彩加入,移动式图像所产生的日常视觉刺激逐渐成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不久后,电视主持人和新闻主播也开始被赋予如政治人物和电影明星般的名人光环。曾经只能透过广播来与听众互动的歌手和音乐家,开始有了一个新的展秀平台,每次的电视曝光都可以带来上千张唱片的销售量。电视时代的来临也造就了一个新的偶像世代。电视同时带来了欢笑与悲伤:高潮迭起的肥皂剧、具娱乐性的综艺节目、令人血脉喷张的运动项目、以及新闻报导中残酷的现实。扣人心弦和重大国际事件开始透过电视呈现现场转播,阿波罗8 号的发射、尼尔.阿姆斯壮于月球上行走的壮举、1964 年于日本东京首次跨越太平洋转播的奥运会。这些媒体现象渗透社会的各个层面,甚至连亚洲一些极度贫困的家庭也省吃俭用,仅为了能够购买一部公用的电视机,进而能享受与全球同步的精神性连结。通过电视,新的生活模式被带入了人类生活中,我们开始勇于作梦并梦想着能够进一步提升在社会上的存在感。文图拉创作了一系列与此论述相关的作
品,例如《启示录频道》以及《彩虹拳头》,甚至用这个主题规划了一个名为《零碎的频道》的展览。此展览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因为这是文图拉在欧洲的首次展出。
在《零碎的频道》展览中被艺评视为最杰出作品的《圣坛》(Lot 9),背景取自于一个看似中产阶级菲律宾家庭的客厅。所呈现摇晃不稳的桌子、居家用具、壁挂式十字架、和廉价的婚纱照皆是菲律宾较不富裕的社会阶层里,辨识度极高的对象。精确的描绘出每个视觉对象的细节,常出现于社会现实主义画作的蚊香圈在这里被文图拉作为惯用的图像,刻划出劳动阶级的基本状况。这感人的画面呈现出一个简朴的家,却因为房子主人的细心整理而显得舒适。但整个平和画面却被放置于诡异位置、发出鲜艳SMPTE 测试色的电视机所干扰,这种测试色对于成长于70 年代和80 年代的人来说应该不陌生,当看得正入迷的电视节目信号变差时,或是电视台在执行信号测试与预定的播放节目于凌晨结束后,这些测试色都会出现在电视银幕上。取代了理当是每个菲律宾天主教家中视觉中心的十字架,电视机成为居家空间的焦点,而承托着电视的桌子也成为了一座“圣坛”。因为被供奉着,它取代了家中摆放的神像,甚至取代了应该是延续整个家族核心身份的怀旧婚纱照。这不寻常的摆设描绘了作为电子入侵者的电视,如何闯入我们的日常习惯中,并改变了我们舒适的生活环境,而这一切从文图拉用低调深褐色与电视机的艳彩中,传统社会与现代化形成强烈的对比。
姑且不论其中的隐喻涵义,文图拉的绘画技巧是无可比拟的。整个画面结构有着欧洲早期绘画大师的风范,散发强烈的宁静美,同时唤起对现代人性的反思。法兰德斯静物画虽然充满了葡萄、奶酪、葡萄酒、肉类,也经常出现被咬过的桃子或匆忙放下的刀,用来表示不久之前刚出现于该画面中的人类的存在。同样的,观者也意识到文图拉的客厅也有着近期居住者的踪迹,虽然居住者是缺席的,在观者潜意识中他们的存在感依旧。从墙壁上的婚纱照可推断出一对年轻夫妇虽出身卑微,却仍齐心协力打造希望和梦想的生活。但他们对于宗教和婚姻的忠诚似乎已被彩色电视机所篡夺。然而在同一时间,婚礼的照片也成为了镜面反射出于图画框架外的观者,这种类似维拉斯奎兹的创作模式反映且反转了观者视线,正在看着此艺术品的人了解到自身的存在,并也查觉到刚离开了画面的艺术
家文图拉的存在。
然而电视机干扰性的存在导致我们不得不探讨何者为真、何者为实: 明亮、五颜六色的银幕,或者是那安静褐色的背景。我们也开始想象当预定的节目重新出现于屏幕上,并开始与文图拉所精心架设的现实层面进行互动与交互,会为整个画面带来怎样的变化?整个场景徘徊在解构和面临崩溃的边缘。这种紧张感仅能在电视机切换回正常的节目播放,而不是停留在凝结的片刻方能解除。这个令人不安的等待与其中紧绷与沉重的感受都被文图拉巧妙地呈现出来。
除了具有大师风范,文图拉更是位杰出的综合媒材创作者,善于结合雕塑创作出多元的作品。《3 点钟的习惯》是一个描绘角色和情节的诙谐逆转的作品。一同共同观赏电视节目的家庭被输送到电视屏幕内。而这种观者变成被观者的主题时常出现于文图拉的各类型创作中。此外,作品的名称《3 点钟的习惯》更蕴含了更深一层的意义,意指着人们的生活围绕着喜欢的电视节目打转,因此我们的存在则悄悄的开始被媒体所掌控:我们渴望不断的被娱乐,如果没有视觉肾上腺素的刺激则感到虚脱无力。
艺术家将《圣坛》与《3 点钟的习惯》两件画作设计为相互辅助与对比的一组作品,可用来探讨城市居家生活被现代化干扰,以及受到保护的家庭安全港却受到混乱的外面世界侵入等的各种议题。这种自我保护的空间受到外部因素之影响的创作思维,源自于文图拉
在2010 年创作这些作品时所体验到的快速城市化和全球化,同时也探讨被过度激烈与迅速地国际化后,菲律宾的常民生活的状态。文图拉的作品却也因此魅力四射、俗气、具侵入性,并同时能够带来肯定感。眼前的电视屏幕,与腐败的全球社会仅一步之遥,通过玻璃面板的过滤,决定权掌握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手上。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