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NG YI (Chinese, B. 1962)
On occasion, Christie's has a direct financial int… 显示更多
丁乙

十示

细节
丁乙
十示
炭笔 蜡笔 瓦楞纸板
1997年作
签名:Ding Yi
注意事项
On occasion, Christie's has a direct financial interest in lots consigned for sale which may include guaranteeing a minimum price or making an advance to the consignor that is secured solely by consigned property. This is such a lot. This indicates both in cases where Christie's holds the financial interest on its own, and in cases where Christie's has financed all or a part of such interest through a third party. Such third parties generally benefit financially if a guaranteed lot is sold successfully and may incur a loss if the sale is not successful.
拍场告示
Please note that the correct dimension for lot 20 should be:
each: 259 x 156 cm. (102 x 61 3/8 in.)
overall: 259 x 312 cm. (102 x 122 7/8 in.)

登入
浏览状况报告

拍品专文

丁乙的抽象绘画独立于后89的玩世现实主义及政治波普风潮,以与众不同的姿态反映对政治和艺术乌托邦的觉醒。他带领观者进入近乎冥思的抽象视觉经验,彻底隔绝了学院写实所带有的政治荣光,而因此具备划时代的颠覆性,成为中国当代抽象艺术先锋。早于1993年,丁乙已与张晓刚、王广义、和方力钧等人,成为首批获邀出国参展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亲身参与深具里程碑意义的中国当代艺术展︰包括意大利的「第45届威尼斯双年展」及巡回欧洲的「中国前卫艺术展」。在威尼斯双年展中,他的作品被称为中国抽象艺术「令人震惊的案例」。 《十示》系列起始于1988年,丁乙在一笔一划中系统性的层迭、交错、重复出无数的「十」和「X」符号,透过严格的「自动选色」方法,延展成极具视觉冲击力的作品。微观带有不匀称的偶然性,综观却犹如数字世界崩解而成的片段,扁平、规律、而无尽延伸。「十」示符号灵感来自印刷过程中用于确认套色是否精确的十字线,「X」则为「十」之延伸和变形。两者皆纯粹且几乎不带有任何联想和象征意义。丁乙以此为他的表现形式,使作品从创作、表现到观看的过程都带有更多理性成份。而在消除绘画性的同时,丁乙并未消除其绘画的精神性。与此同时,他引导观者思量线条、色彩、及结构的纯粹表现力量,成为对写实与表现主义的抗衡,在强调绘画性与情感表达的主流之外另辟蹊径。 1993年,丁乙开始就同一「十示」主题,尝试不同媒材的转换,穿梭于亚麻布、卡纸、瓦楞纸、水彩纸、和布料之间,以铅笔、原子笔、马克笔、炭笔、粉笔、油彩和压克力颜料作出多样的组合,体现不同媒介与材质带来的创作经验和视觉效果。发展至1997年的《十示》(Lot 20),丁乙扩大画幅,以粉笔和炭笔取代压克力,屏除直尺和胶带,徒手在廉价而粗糙的瓦楞纸上,重复且机械地绘制相同的符号「十」。线条带有稍许的弯曲和模糊,更加体现了他「自由中的精确」的创作理念。由此,丁乙的「十示」系列进入了更为自由的状态。 1980年代,丁乙在法国画家尤特里罗的影响下(图1),开始描绘城市风光,而街景中的窗框、百叶窗、及栅栏等「镂空障碍物」,则可能启发了他日后对符号与装饰的抽象追求(图2,3)。在他开始抽象绘画的初期,丁乙将西方抽象艺术由蒙德里安以至纽曼等人的创作理论纳入其视野。丁乙作品中「极少」的绘画语言与「极多」的制作方式,更令人想起艾格尼.马丁徒手绘制的无数抽象网格线。与此同时,更不能排除其中国的影响。如吴冠中所言,中国人对「抽象美」的欣赏,并不完全来自西方的抽象艺术,而可见于中国传统的兰竹、书法、云石、假山石,乃至园林花窗等抽象的文人趣味中。排除实体而留存线的形式,无处不是抽象美。早年的丁乙曾关注反常的透视关系,而后在其黑白作品中,更可见对于正负和阴阳的探讨。如丁乙所言,他徒手而画的作品带有「遗迹化」、古代出土「帛书」的感觉。在《十示》的瓦楞纸基底上,更进一步地强调了这种效果。《十示》画面四周皆留有空白,线条画到了主体区域以外,形成类似布料四周毛边的效果,作品因而更像出土的古代织品或书画收藏,是丁乙进一步转换「十」的符号,使之具备西方现代艺术的抽象表现特质以外,更增添一种中国艺术形态的联想,代表了丁乙在1990年代中期后的深化和突破。

更多来自 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 (夜间拍卖)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