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
廖继春
东北角
油彩 画布
1973年作
款识:C.C.Liao(右下)留给爱儿 述忠保存一九七三年廖继春画 To my lovely daughter Ann Liao From Dad Shu-chung(画背)
来源
艺术家家属收藏 亚洲 私人收藏

登入
浏览状况报告

拍品专文

廖继春早年留学日本,在日本学习到的绘画观念与基础促使他着重于严谨的写生素描训练与大胆色彩的运用。他扎实的写实功力与透彻的观察力使得他拥有个人独特的绘画风格。1950年代末期,他开始展开抽象绘画的尝试与探索,1962年由欧美返国后,画风更具个人特色,1970年后,他选择以具象景物呈现他对于「形」与「色」的重新体悟。 本件作品《东北角》(Lot 26)创作于1973年,华丽且充满装饰性的色彩相互辉映,使画面满盈明快节奏。他透过对色彩的高度敏锐,运用鲜艳明亮的颜色,大胆使用粉红、淡绿和靛蓝色,表现出东北角海岸「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气势,让画面感染力发挥到极致,粉红海浪倒映着天色与蓝绿褐相间的山头,奔放的形色在廖继春细心的经营下,使整体画面富丽活泼却又不失和谐,展现一片均衡与调和的韵律感,而海天在油彩的交融中相连一片,加深观者视觉的延展性,将整体画面空间向左后方远景延伸。值得一提的是,粉红色的使用极为个性化,点缀在画面之中却不显突兀。维拉佛克在《塞纳-马恩省河村》(图1)作品中使用粉红透白的颜色表现波光粼粼的景象,并与天色互相呼应,然而廖继春用色的明度更高,强化了画面的活泼生机及律动节奏。 除了色彩外,线条是欣赏廖继春绘画的另一个重点,他结合野兽派及后印象派的用色运笔,以颜色为主导,使色彩繁复的色块相互推挤牵引,将山石体积在线条及色块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来。廖继春不以再现真实世界为依归,以单一方向、粗放的运笔绘出对象的轮廓线,山石、海浪及云彩被化约成基本的点、线及色块,如同塞尚将物体形象解构,化约为几何图形再加以重组,整体画面经营的重点在于线条和颜色的搭配(图2)。但廖继春画中的轮廓线不若塞尚的破碎模糊,在画家的主观意识下仍保有些许客观的真实性。 当色彩丰富到一定程度,物体的形状就会自然呈现出来,廖继春利用强烈的色彩,以颜色对比来赋予并强化物体体积感,同时在线条的构成中注意造形的趣味。他并不是画某一个时间内的风景印象,而是在客观的观察下加上主观情感,将眼中自然风景经过缜密思考后,加以个人化重组再现,此为主观感性的具象,而非纯粹的重现自然。《东北角》是色彩、用笔与画面经营皆十分成熟的作品,型、色、线环环相扣,乍看狂放却又相辅相成,廖继春将外界自然视觉性对象,转化为内心美感经验的呈现,向观者展现他眼中的台湾风景,用画笔谱出华丽的色彩交响曲。

更多来自 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 (夜间拍卖)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