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专文
钟泗宾的独到美学一直是南洋画派美术的主要基石。南洋画派融合中国绘画传统和欧洲现代主义,跟第一代移居新加坡的中国艺术家们的关联特别密切。曾在上海受美术训练的钟泗宾于1946年到达新加坡,并迅速与其他中国出生的画家如刘康、陈宗瑞及陈文希等成为莫逆之交。他们四人在南洋美术学院聚首一堂,并在林学大校长领导下,培育出下一代的美术学生,拥护实验主义和现代主义的艺术理论,并启发对方的作品。另一位同期跟他们共事的还有中法混血女艺术家张荔英。
1952年,张泗宾等一行四人到峇里考察,希望在新加坡海岸以外的东南亚地区找到具本地特色的题材。令人意外的是,众人均对高贵的峇里女性、田园式乡村和壮丽的景观深深着迷,并反映在他们的作品中,特别是钟泗宾往后三十年的艺术创作都深受影响。钟泗宾亦曾前往加里曼丹岛附近地区,并将多姿多采的本土文化元素加入他以东南亚为主题的作品中。
《河畔生活》(Lot 31)是以马来西亚河岸全景为题材的完美创作。本作品中彻底展现出钟泗宾独特的绘画技法,他以跟中国水墨笔法相近的黑色线条结合温和的金色油彩带出强烈效果。他娴熟地运用标记式的点描法绘画背景树木,以及阳光斑驳地反映河面上,以稀疏迅速的线条勾画的石头和绿草、以茅草搭成的小船和屋顶等等,都证明了钟泗宾同时具有东方审美家和的西方现代主义者的双重身份。融汇多重文化技法和视点所表现出的和谐,亦成为钟泗宾一生众多作品风格的定调。
在作品平面的前景部份,那群聚集的人形连贯地展现出钟泗宾对东南亚女性的独特描绘。透过描画她们细致修长的体态,钟泗宾以简约线条及形式精心展示出他对乡间女性美态的独特演绎。艺术家素来对本土编织深表欣赏,他甚至把东南亚蜡染法的重复图案融入自己各种和样的作品当中。那些色彩鲜艳、质地粗糙的蜡染布或随意地挂在女士身上、或放在洗涤盆里,所展示的几何拼贴风格甚得钟的喜爱,他特别偏好在自己较抽象的画作和立体浮雕中加入这些带实验性的元素。
1979年时钟泗宾事业如日中天,创作的河畔生活不单表达艺术家在1952年到峇里旅游后对该地的迷恋,更表现出更深一层的娴熟继搅和敏锐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