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ONG SOO PIENG (1917-1983)
Noni Wright 私人收藏
钟泗宾

上妆

细节
钟泗宾
上妆
油彩 画布
1951年作
款识:Soo Pieng 51(左下)
来源
现藏者之家属Noni Wright直接购自艺术家本人 英国 伦敦 私人收藏

登入
浏览状况报告

拍品专文

「钟泗宾之长处在于即使深受如毕卡索及高更为主的西方艺术影响,他却绝非邯郸学步。他为自己创立了独特的风格,令人能在一厅的艺术品中马上认出他的画作。他笔下充满棱角的人物、丰富的造像,及高度的色彩表现力,都证明他是一个高度成熟的画家。不少年轻画家临摹其形式及色彩风格,就如巴黎的画家都在学习毕卡索及布拉克一样。当他把这些特质拥有令人惊豔的细腻,又或以急速与谐和色彩落笔,实为真正妙笔生花,无与伦比。」 苏立文教授 (Michael Sullivan) ,1956年 钟泗宾五十年代的现代主义油画,在传世数目稀少之下,被公认为他最重要及罕见的作品。钟泗宾以南洋画院创始人一角而名留青史。在二十世纪中叶于新加坡发展的南洋画院,是由刘抗、陈文希、陈宗瑞及钟泗宾四人创立。在中国出生及学艺的四人,他们最大的贡献,在于对东南亚、尤其是海峡地区的艺术形式、方法及教育有着深远影响。钟泗宾五十年代的画作表现了他艺术发展的基础,亦是了解第一代海汇百川、变幻莫测之华侨艺术家的重要文化档桉。 钟泗宾早期的西方现代主义训练,从他1936年于上海新华学院开始。在《钟泗宾在南洋》一书中, Bridget Tracy Tan 指出:「位于1926年上海法租界,新华是当时现代艺术教育的翘楚。学院差不多所有的教职员都曾留学法国,更甚者,早于1934年,新华的图书馆已藏有超过三千册美国、日本、法国及英国出版的艺术刊物,更有包括中国历代名画的书籍。钟泗宾当时师事本身亦是艺术家的顶级西洋艺术导师。」浸淫于三十年代上海艺术氛围的钟泗宾,于1946年,带着他的实验精神及宽阔心胸来到了新加坡。 在五十年代初期的作品中,我们可见钟泗宾与上海现代主义间之关係,例如他对社会现实主义的偏好。《上妆》(Lot 2) 一作是以现代手法描绘传统主题,描绘了一个正在上妆准备登台的戏曲伶人。这件作品绘于1951年,早于南洋画院创办人的峇里之旅,在此以后,他们的主题剧变。一定程度来说,《上妆》可以被解释为钟泗宾对华侨传统及其新加坡经验的最后探讨,之后他转而对峇里及砂拉越的东南亚原主民主题有兴趣,到了六十年代更是全面地探讨抽象主义。 《上妆》一作构图大胆、引人注目。中国戏曲以其厚重、有时甚至夸张的面谱闻名,使人如戴上面具一样。坊间多有谈及戏曲面谱的重要性,以及其魔幻的转化力量。戴上了这第二重人皮后,伶人便超越自身的身份及限制,进入了饰演之角色。背景可见红纸上的「春」字,表示场景发生于喜庆的春节,用戏曲庆祝新年,创造满堂吉庆之氛围。 农尼.怀特藏品 怀奥娜.「农尼」.合普.怀特,是位生于纽西兰、在新马地区工作的电影监製及导演。怀特早年以舞台演员为业,后来于二战期间,加入英国广播公司的电台。战后,她与新成立的马来亚电台签约,成为监製及节目策划。1952年,农尼.怀特加入新闻界,成为海峡时报的专栏作家,后来再赴吉隆坡在马来亚的片场当编剧。 1958年,她加入了新加坡的国泰机构,成为电影监製及导演。她的佳作在之后几年不断出现,当时她贵为国泰电影的第二把手,为国泰拍摄纪录片,直接向电影钜子及文艺大亨陆运涛会报。 她的作品于亚太各地,如东京、吉隆坡、香港、马尼拉、新加坡、首尔及台北屡获殊荣。1961年在香港,她的作品囊括了八个纪录片奖中的四个奖项,八个最佳筹划奖之中的五个,及三个特别奖。她的作品亦有于威尼斯、英国及柏林获奖。这段日子,她受邀为英国外交部和陆军部、马来亚、新加坡、砂拉越、汶莱及香港的政府拍摄纪录片。在1964年,于台北举行的第十一届亚洲影展,怀特以《快乐家庭》一作获得最高殊荣。此片谈及,新加坡房屋及发展部如何为上一百七十万不同族裔的人口提供房屋及休憩空间。以彩色拍摄的《快乐家庭》与农尼.怀特当时其他作品一样,以四种语言的版本在新马各地公映。同时,上百个複本亦于海外以十五种不同语言公映。在这些影片中,农尼.怀特表现出她对东南亚人民的关怀及社会低下阶层的关切。 在获得亚洲影展的奖项一小时后,怀特乘坐的民航空运公司B908号环岛班机,在由台中前往台北的途中发生劫机空难。同机罹难的还有陆运涛夫妇及国泰机构的其他高层。是次空难,对新马的电影业带来了极大的损失。

更多来自 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 (晚间拍卖)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