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
名和晃平
PixCell:鹿第七号
鹿标本 玻璃球珠 雕塑
2007年作

来源
日本 东京 SCAI the Bathhouse 现藏者购自上述画廊

登入
浏览状况报告

拍品专文

名和晃平1975年出生于日本大阪市,在一众日本同辈艺术家中以独特的物料加上极度精巧的工艺性雕塑风格而赢得国际艺坛的注目。他最广为藏家喜爱的作品是《PixCell》系列,PixCell 是艺术家自己发明的专用语,即英文Pixel(像素)和Cell(细胞)的混合体。Pixel是英语单词picture(图像) 和 element (元素)的结合,意即为「图像元素」,在计算机屏幕上而言,可以简单地以「点」来理解,影像的精细度取决于指定范围以内像素的密度,亦即点的多寡来决定。至于细胞则泛指构成一切生物的基本元素。名和晃平把像素和细胞平等对待,可见他的创作观念是为了跨越科技和自然两个对立面,为雕塑的形式另觅新出路。 拍品《PixCell-鹿第七号》(Lot 25)看起来就像一个披上珍珠的鹿头,在灯光的映照下反射出亮丽的光芒。它的真身为动物标本,名和晃平在互联网上搜寻动物标本时,因为搜索器对关键词的识别能力影响,会同时出现真实动物和动物标本的图片,在屏幕上看起来难分真假。他把购买回来的标本用大小不一的透明玻璃珠或压克力珠完全包裹起来,这样便拉近了眼前实物跟屏幕图像在观念上的差异,两者的整体都是由很多「点」所组成。现代人在日常接受的图像,很多是由数字虚拟像素构成的网上图片,对名和晃平来说,最初从屏幕上看到的那个图像可能才算是这件实物的真实外表,他掌握了虚拟与真实之间有趣的过渡,把计算机世界内的像素,转化为现实世界的透明玻璃珠珠。像素是孕育计算机世界内所有事物的细胞,而《PixCell-鹿第七号》上面的每颗透明珠就取代了动物原来的血肉,成为了雕塑的新细胞。透明珠把动物标本完全封存起来须要非常高超的技术,令人想到赫斯那些展示在化学液体中的不同物种,因而连系到对生命、死亡、腐朽与再生的永恒和普世议题。 鹿透露了名和晃平从日本神道得到的灵感,与光的联系和鹿的形象本身都是神道中的重要意象和母题。在春日鹿曼荼罗(图1)的画作中,鹿是众多居于春日大社的神道神明的使者。江户时代的琳派(图2)同样影响了名和晃平。在伦敦留学的时间,他亦发现了安东尼‧葛姆雷的雕塑不时混合铁珠,藉以探索身体与空间的关系。马格利特的作品的核心亦在于挑战固有认知。透过取代原有的视觉模式、把玩视觉错觉、震摄或扰乱观众对作品的阅读,马格利特探讨了现实与诠释的弹性。当观看名和晃平的作品时,视觉上会令人联系到毛里齐奥‧卡特兰利用动物标本引发和揭示矛盾的作品(图3)。虽然艺术家们的出发点有所不同,但手法上却是相似的。两位艺术家同样玩弄外表,观众未必能第一眼就发现名和晃平的标本动物,但却能立刻看到卡特兰作品中那令人惴惴不安的事实。 生于1970年代的名和晃平是亲身感受计算机科技腾飞的一代,从《PixCell》系列可见他成功把当代社会的普遍生活模式和经验注入个人创作内,另外通过完美的技巧把透明压克力珠包裹在动物标本上,令作品在物质层面上得到了一次彻底性的转换,就像杰夫.昆斯把气球转换为不锈钢的动物作品,在灯光下同样的闪烁华丽。在材质上而言,无论不锈钢或压克力的高度反光效果,都吻合了当代都市人在日常生活经验上的品味和习惯,令作品拥有更强的当代气息而得到广泛的认同。

更多来自 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 (晚间拍卖)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